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95章 韬玉而山晖,文明之肇启

第95章 韬玉而山晖,文明之肇启

的磨光黑陶单把杯、圈足盘、黑陶高柄豆等,晋南地区陶寺文化的合瓦形陶铃;齐鲁龙山文化的鬶、盉等;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双大耳罐、麻点绳纹罐、双耳罐、三耳罐等。

同时,齐家文化的占卜术、小麦种植,陶寺文化的朱砂墓,江汉地区的玉饰品等文化因素也在太平遗址共存。

礼乐萌生、文明诞生的前夜。

太平遗址的文化内涵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化特征。证实了在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根区,文明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是从未断裂的。与周边区域所展示出的文化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华夏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以太平遗址为代表的客省庄二期文化,在区域文化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奠定了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础。

这片还在考古挖掘的遗迹,现在已经因为灵源诞生的原因已经停工了。夏先衍站在考古现场,感受着地下灵源的气息,感慨万分。

冰冷的历史遗址,尽管它们静默无言,但却是华夏先祖留给后世子孙的一抹温柔。

文物承载着华夏先祖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它们如同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华夏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从何而来,自己的根就在脚下这片土地。

世界是物质的,但人类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存在的见证。

距离太平遗址不远处有着一个更加辉煌的历史遗址——丰镐遗址。

“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西周丰镐遗址”,它是华夏西周时期的都城遗址。这里曾是文王建立的丰邑以及武王建立的镐京所在地。该遗址位于三秦省长安市西南郊的沣河两岸,其中丰邑在河西,而镐京则在河东。其总面积超过了10平方千米,所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之间。早在1933年就有人对这个地方展开过调查,并在1951年正式开始进行发掘工作。随后,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华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十二世纪的时候,文王一举消灭了位于沣河一带商朝强大的部族——崇国,并在崇的旧址上建立起了丰京,从而实现了政治中心向东迁移。《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说的正是这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到了公元前1133年,周武王继承王位后,一方面大力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扩充军力,还与各路诸侯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终于,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西周王朝由此诞生。紧接着,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建造了新的都城镐京。从此之后,丰京变成了宗庙和园林的所在地,而镐京则成了周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中心。

丰镐二京作为西周都城,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时期开始使用,至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洛邑为止,历经二百余年。在此期间,由于周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井田制等政策措施,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随着青铜器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文字的广泛应用,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华夏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之一。

丰镐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大城市。它开创了华夏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敞、宏伟的先河,并成为了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楷模。在沣河两岸的丰京和镐京都发现有大量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水平,更反映出了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和社会生活状况。

丰镐遗址共发现西周墓葬约3000余座,分布在张家坡、客省庄、马王、大原、新旺、曹寨、普渡、花园村等地。这些墓葬中,最着名的当属张家坡井叔家族墓地。该墓地由一座“中”字形大墓、三座“甲”字形大墓和若干较大的竖穴墓组成,同时还有马坑、车马坑等配套设施。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可以得知,这座大墓的主人是数代井叔,他是姜太公的小儿子,也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大臣。由此可见,这座大墓的规格极高,也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最高等级。此外,其他墓葬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和审美观念。

镐京手工业遗迹

除了墓葬外,镐京地区还发现了多处不同门类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这些遗址反映了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