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这边也上书言明战况,一边等着陛下回信,一边与汉军周旋。′d′e/n*g¨y′a!n-k,a,n\.*c-o+m·
吴玠当真帅才,利用崇山峻岭,竟将大汉无当飞军拦住,即便丢掉几个山头,但在后面扎上联营,里外三四重营寨,解珍解宝虽勇,但仍苦攻不下。
又是十余日,快马终于回来,吴玠立刻打开陛下回信,当即大惊失色。
急忙唤送信之人来问。
原来,魏军背信弃义,先是允诺和谈,而后突袭鼎州,此刻孙权已经回到成都,将成都之人皆强征入伍,孙权发出号令,此刻乃是危急存亡之际,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动员全国人手,一面堵住魏国进攻,一面派人增援兴元府。
吴玠倒吸一口冷气,信上道,兴元府乃是国之咽喉,强令吴玠回到城中,保住城池不失,而后待援。
孙权此刻认为,几个山头不重要,关键的便是守住城池要道。
吴玠见到旨意,也不得不撤军回到兴元府,坚守待援。
吴玠还不忘夜间悄悄撤走,在路上设伏,但汉军闻到动静立刻占领山上,关胜用兵谨慎,下令占领营寨便稍作休息,不急于进攻到兴元府脚下,吴玠等了一夜,见汉军有所防备,便回到了兴元府。
此刻,成都宫中,众人吵作一团,众人皆怒斥魏主乃是小人,背信弃义,和而后战。
孙权斜靠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发抖。
他自和谈之后,本以为曹操会收兵休息,毕竟其与刘备征战多时,哪怕是坐山观虎斗也不会参与到自己与刘备的战争中。
哪知道曹操忽然突袭,自己走了十日之后,方才知晓鼎州已失,欲返身而战,被麾下劝走,这才回到成都重整旗鼓。
孙权此刻通体发凉,曹刘之辈,似乎在合力对付自己,怎能不令他生畏。
此刻殿上吵闹一片,有的说应该继续与魏国讲和,上次金银不够,这次割让几个城池,只要保住险隘,使魏国退兵,而后全力与汉大战。(新#a(完.本,′\神?÷a站μ ^¤+免ˉ费^??阅?读·
这是秦桧说的。
还有的说,兴元府更加险要,汉军久攻不下必然讲和,到时候可与汉军讲和,而后主力攻回鼎州。
这是杨沂中等人说的。
吵吵闹闹,没个头绪,正在孙权烦恼之际,有个苍老的声音道:
“要战!不和!哪边都不和!死则死矣,为社稷葬,有何不可!”
一声之后,殿中安静,原来说话的正是老丞相李纲。
李纲自随孙权至成都以来,便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乃是首相,即便参知政事秦桧,
也居其下,李纲为人刚正不阿,善政事懂兵法,文武皆敬畏之,残宋数次出兵,皆赖李纲在后居中协调,税收兵马钱粮挥手便就。
正是有李纲,文武之争在他面前皆不敢过分,孙权乐于用李纲协调百官,处理政务,用秦桧做脏活。
只见李纲道:“陛下,此刻情形危急,但未必没有破局之法,如今两贼来犯,我等大宋子民皆有守土之责,不如分而御之,贼皆无信义之辈,不可讲和!川蜀之地,义士极多,便发众民,未尝不能御侮与外。”
孙权望着须发皆白的李纲,心中莫名信任。
他正需要一个人说出这番话,因为别人不知,孙权却晓得,此刻早就没有了和谈的可能,唯有殊死一战,守住两面。
孙权便借势而起,道:“李爱卿所说甚是!朕再不能与贼媾和!他们要来,那便死战不退!”
随后孙权强撑精神,下令道:
“秦桧和谈不利,没有识出贼人奸计,再剥夺官职,押入天牢候审,所有文官,一律去征发民夫去,男子皆战,女子皆运。而后来军中效命!”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围绕着残宋朝廷数年文武之争终于在这急转直下的情况下画上了句号。?w_a~n,b!e?n`g_o^.?c/o~m*
而后孙权又道:“擢吴玠为安北元帅,吴璘、刘锜为副帅,守住兴元府,令魏胜为援北将军,率禁军五万,驰援兴元府,令杨沂中为御东将军,驰援辰、沅二地!”
魏胜乃是这几年提拔的武将,此人胆略过人,武艺绝伦,曾领兵三百便敢直追大理段式数万大军,只是孙权不喜这名字,便擢升甚慢。
随后孙权沉思,似乎在决定,自己要亲自去哪个方面亲自带兵。
众武将皆目视李纲,李纲咬着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