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宜。
夜幕降临,广阳郡陷入了一片死寂。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
韩远山独自坐在房间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他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一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场杀戮只是暂时解决了表面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广阳郡的长治久安,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广阳郡的大街小巷,仿佛想要驱散昨日的阴霾。但那满地的血迹和残垣断壁,却时刻提醒着人们那场可怕的灾难。
韩远山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和官员,商讨重建广阳郡的计划。
“我们要尽快恢复广阳郡的秩序,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首先,要重建房屋和基础设施,确保百姓有住所。其次,要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再者,要加强教育,培养人才,提高民众的素质。”韩远山严肃地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广阳郡的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士兵们帮助百姓重建房屋,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商人也逐渐恢复了营业。虽然伤痛还未完全愈合,但广阳郡的人们正在努力走出阴影,迎接新的生活。
然而,韩远山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的叛乱再次发生,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付出不懈的努力。
禀王爷!广阳郡叛乱已处理完成,广阳郡内所有参加叛乱的原齐国旧民及原齐国军士全部斩首,无一幸免。广阳郡下六县参加叛乱者已被邓家伟率兵阻杀,全部斩首,上官岩说道。
此时,郡守府衙的大堂内气氛凝重,上官岩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洪亮而坚定。他的脸上还带着征战后的疲惫与坚毅,身上的铠甲血迹斑斑,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经历的那场残酷厮杀。
“传王令,命刘安旭、邓家伟及时安抚广阳郡的民心,派人重新登记户籍及人口,原广阳郡及郡下六县内所有的原齐国军士及原齐国官员全部斩首,一个不留。广阳郡内原齐国民众登记户籍后实行五户制(三户原齐国民众,二户韩人),如再有叛乱者,五户一个不留,通通斩首。”只听见韩远山斩钉截铁地说道。
韩远山端坐在大堂之上,目光如炬,神色威严。他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决心。
广阳郡郡守府衙衙内!
“邓家伟,本王已命人从永安镇调两万大军赶赴广阳郡交给你来统领,如再有叛乱发生,军法论处。刘安旭,本王已命人从刑部、吏部调二十名官员充任广阳郡及六县各处要职,又从边境十三郡抽调一批我韩国老韩人奔赴广阳郡,如再有你治下民众发生叛乱,本王定当取你顶上人头。二年之内,尔等要将广阳郡恢复如初,孤回朝后会同六部官员商量协商,将广阳郡设置为军事重镇,再派大军来广阳郡增加军备力量,以防止周边诸国来犯。”大厅之内,只听见韩远山严肃地说道。
韩远山的话语掷地有声,邓家伟和刘安旭连忙跪地领命。邓家伟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王爷放心,末将定当不辱使命,誓死守卫广阳郡,绝不让叛乱再次发生。”刘安旭则神色紧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稍有差池,便是性命之忧。
深夜!郡守府衙内!
韩远山正在交待随行吏员来写奏折,将广阳郡所发生的事情及守军清剿叛乱一事全部详细地写入奏折之中,待写完后即刻派人将奏折发往中书省。
大堂内烛光摇曳,韩远山坐在案前,神色凝重。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吏员手中的笔,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激烈的战场。“务必将叛乱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不得有丝毫遗漏。还有,对于将士们的英勇表现,也要如实记录,朝廷自会论功行赏。”韩远山叮嘱道。
吏员点头应是,手中的笔不停,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他深知这份奏折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
“小岩,即刻派人深入郑国及北燕调查其守备及军队人数,再派一支精干人员遣入郑国及北燕,在两国内各一座客栈为我本王充当其眼线,探察两国国内情况,一切小心行事。”
上官岩站在一旁,拱手道:“遵王令!”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断和勇敢。
“天战,从影密卫抽派人员随此次迁徙的民众到广阳郡,密切注意这里的一切军政大事,其余六郡也可派人前去,再派人告诉其余五郡郡守,如再有如广阳郡这样的大举叛乱之事,可行重兵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