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不若使他当齐王,为我守着,可作声援。否则恐变生不测了。”
幸有此说。汉王刘邦因复佯装叱道:“大丈夫得平定诸侯,不妨就做真王,为何还要称假呢!”
汉王刘邦的态度转变得快。\新\完′本_神,站¨ -更.新.最/全\随即遣回来使,叫韩信守侯册封,来使自去。汉王刘邦便遣张良赍印赴齐,立韩信为齐王,韩信得印甚喜,厚待张良。张良又述汉王的意见,劝韩信发兵进攻楚军,韩信亦满口应承。张良叨了一席盛宴,饮罢即归。
韩信择吉日称王,大阅兵马,准备进击楚军,忽然有楚国使者武涉,前来求见。韩信暗想,我与楚为仇敌,为何遣使到此?想必来是做说客的,我自有主意,何妨相见。因此韩信即顾令左右,引导楚来使武涉进来。
武涉,盱眙人(今江苏盱眙),饶有口才,素居楚霸王项羽之幕下。楚霸王项羽探得齐地确信,果然被韩信破灭,当然惊心,所以派遣武涉,前往劝说韩信,是为离间计。
武涉一见韩信之面,便下拜称贺,韩信起座答礼,且微笑道:“君来贺我做甚!无非为了项王,来作说客,尽请道来!”
武涉于是申明说道:“天下苦秦已久,故楚汉戮力击秦,今秦已早亡,分土割地,各自为王,正应休息士卒,与民更始,乃汉王复兴兵东来,侵入地,夺入土,胁制诸侯,与楚相争,可见他贪得无厌,志在并吞。足下明智过人,难道尚未能预察么?且汉王前日,尝入项王掌握中,项王不忍加诛,使王蜀汉,也算是情义两尽。偏偏汉王不念旧日情谊,复进击项王,投机狡诈如此,尚好亲信么?足下自以为得于亲近汉王,替他尽力,涉恐足下他日,亦必遭反噬,为彼所擒了!试想足下得有今日,实由项王尚存,汉王不能不笼络足下。足下眼前处境,还是进退裕如的时候,左投汉王,汉胜,右投项王,楚胜,汉胜必危及足下,楚胜当不致自危。项王与足下本有故交,时常系念,必不相负!若足下尚不肯深信,最好是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鼎足称王,楚汉两国,都不敢与足下为难,这乃是万全良策了。”
武涉为韩信之计划,却是此策最善。韩信笑答道:“我前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所以背楚归汉。而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付我数万兵士,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若负德,必至不祥。我已誓死从汉了!幸为我复谢项王。”
武涉见他志决,只好辞归。
韩信送出武涉,有一人随他进去,由韩信回头一顾,乃是蒯彻,因此即邀蒯彻令入座。
蒯彻开口道:“仆近已学习相术了,相君面不过封侯,相君背乃贵不胜言。”
韩信说:“你会看相吗。”
蒯彻说:“是啊。”
韩信说:“那你给我看看。”
蒯彻说:“那这个东西天机不可泄露。”
韩信听得甚奇,料他必有微意,复引蒯彻至密室,屏退了左右之人与之交谈。
蒯彻又说道:“秦亡以后,天下刚刚乱起来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当时人们关心的只是推翻秦朝。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楚人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荥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三个年头;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借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荥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这就是所谓的智勇俱困之人。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内府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依我之见,除非有天下之贤圣,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
蒯彻接着说道:“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带甲之兵,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向西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