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米粮,全部存入户部仓库,妥善存好”
是的,朱皇帝就是如此霸气专横,脸厚如城墙。
人家安南郑氏,前脚刚离开大殿,他就吩咐下去,把这笔钱粮给瓜分了。
白银一家一半,米粮全归户部,存在各处的粮仓,以备更好的准备东征北伐。
“哦”
看戏看半天,骤然听到点名的龚老头,哦的一下。
立马来了精神,躬身行礼,中气十足的回道:
“陛下圣明”
“老臣懂了,知道如何安排妥帖”
这个老狐狸,朱皇帝的意思,他当然听得懂了。
要把钱粮放在贵州,或是广东地界,用于东征准备的,没必要全部昆明城。
同时,老头子的内心,也是无比的感慨啊。
这个朱皇帝,不愧是武夫皇帝,搞钱粮才是真的好手啊。
动动嘴皮子,就到手了一大笔钱粮,这要是前年,先帝永历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建平侯”
“别愣着,该你了”
打发了安南使臣,瓜分了钱粮,心满意足的朱皇帝,就要对付福建郑氏了,又开始点名。
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大刺头啊,盘踞在厦门的军阀集团。
很是不好对付啊,有钱有粮有地盘,有军队有水师,还手握一大堆大明宗室,太难啃了。
“啊、哈、、”
同样是吃瓜群众,看戏看半天的郑泰,听到点名后,也是吓了一大跳。
反应过来后,忙不迭地的走出来,咽了咽苦水,跪地磕头行礼,脸色讪讪的回道:
“吾皇万岁”
“陛下神武”
“大明天威”
“威震四夷,社稷之福,苍生之幸”
“末将郑泰,是代表福建的延平王”
“向陛下,向大明朝廷,求援救兵,发天兵救援金夏两岛”
、、、
说完后,这个尴尬的老杀胚,很光棍的匍匐在地,等候朱皇帝的发话发问。
确实是内心巨震,脸上无光,尴尬无比,又无话可说了。
他也是老杆子,年轻的时候,跟着叔叔郑芝龙,走南闯北,打家劫舍,纵横四海。
隆武朝的时候,那就更不得了啊,郑氏如日中天,权倾朝野,总领内外朝。
就是旁边的卢若腾,隆武朝的兵部尚书,也得礼让三分。
可是,今天的大明王朝,他算是开眼了,格局世道全变了,再也看不到唯唯诺诺的大明皇帝。
太炸裂了啊,彻底颠覆了郑泰的三观,对大明朝廷的认知和想象力。
堂堂一国之君,就在皇宫大殿里,寡廉鲜耻,竟然对藩国小臣,进行敲诈勒索。
这还是,在藩国番邦,已经送上大笔贡赋的前提下,再度进行勒索。
下面的朝臣,也是如此,恬不知耻,跟着无耻的朱皇帝,一拥而上,软硬兼施,助纣为虐啊。
当然了,郑泰也很清楚,上面的朱皇帝,为何安排安南郑氏,福建郑氏,一起接见。
这是杀鸡儆猴呗,敲打威压福建郑氏,用活生生的例子,威慑他们这些军阀集团。
所以说,到了这个份上,郑泰也不知道说啥了,看朱皇帝如何出招吧。
到底是想不想发援兵,或是提出什么更为过分的条件,才会真正援助福建厦门郑氏。
“呵呵”
看到如此光棍,空口白牙的郑泰。
坐在上面的朱皇帝,顿时被气笑了,呵呵一笑,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无奈无语的表情。
是的,这个老武夫,脸色黝黑的老海盗,当真是光棍,直言不讳啊。
如此作风作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大明朱皇帝,向福建郑氏讨要援兵援助呢。
“建平侯”
“你倒是光棍啊”
“开口闭口,就要援兵”
“你当这里是那里?”
“是厦门的帅堂?还是你们郑氏的坐舰船舱?”
“朝廷的兵马,不是大风大浪刮出来的”
“是西南六省,是中南半岛,缅甸省,阿拉干省,旧港府,占城府”
“两千万,黎民老百姓,省吃省用,口中节省下来的钱粮”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登基那么久,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光棍的人啊。
他的大明王朝,是自己募兵,养兵,训练,最后再上战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天下。
福建郑氏,在大明王朝,最危急紧要,生死关头的时候,又做了啥事呢。
他们倒是会捡便宜,避重就轻,直接乘船北上,绕过鞑子的重兵防区,出现在大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