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954章 重厢战车(下)

第954章 重厢战车(下)

这号人物吗?

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朱皇帝肯定没生气,脸色很平淡啊。

“启禀陛下”

“接下来,就是嘉靖年间,万历年间了”

“这一段时间,大明国力衰退严重,北方的蒙元余孽,开始加大了内犯力度”

“朝廷上下,为了对抗北面的入侵,所有的文臣武将,也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开始进入全面防守”

“这时候,战车战术,战车营造,战车运用,也就进入了巅峰状态”

“轻重战车,正厢车,偏厢车,全胜车,独轮战车,双轮战车,各种样式的战车,应有尽有”

“其中,最出名的,也是影响力最强的,就两个人”

“戚继光将军的偏厢车战术,俞大猷将军的正厢车战术”

“他们两个名将,都非常重视战车战术,认为破虏之策,决非车战不可”

“具体的战术”

“就是筹备车步骑营,使用车步骑协同作战,防御敌骑用车,保卫战车用步,骑兵则乘势出奇制胜”

“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骑为奇,进可攻,退可守,步骑迭用,出奇无穷”

“同时,站车营的编制,也愈发的正规完善”

“一个战车营,大小战车128辆,或是150辆,再辅助大量的火器,总编制3千人左右”

“这时候的明军,尤其是浙军,南征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攻必取,战必胜”

、、、

哔哩啪啦的,谋士出身的金光,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又讲解了一大堆。

是的,到了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才是战车战术,最辉煌的时候。

车营,步营,骑兵营,协同作战,再配合明军的火器,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平衡。

这个时期,最出名的将军,也就是戚继光和俞大猷。

“后来,到了天启,崇祯年间”

“朝廷上下,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国力无以为继,军队也是每况愈下”

“这时候,孙承宗老大人,还是上书朝廷,要求打造大量的战车,用于防守满清的骑兵”

“但是,这些战车,过于笨重,需要大量的驮马人员,加重了后勤负担,进攻能力又太差,无法追击鞑子”

“当然了”

“即便是到了天启七年,战车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还是非常可怕的”

“宁锦之战,鞑子皇太极,亲率8万大军,围死了锦州城”

“守城的祖大寿,何可刚,满桂将军,就在城门口附近,摆出了三个偏厢车阵”

“同时,再配合城楼上的火炮,交替掩护,进退有据”

“皇太极亲自指挥,反复冲杀,从早上杀到晚上,硬是讨不到半点便宜,无法破阵”

“更何况,那时候的明军,由于粮饷的问题,装备的战车,大部分都是轻厢车”

、、、

说到这里,读书人出身的金光,也是一脸的惋惜之色,诺诺的退到一边,等候朱皇帝的发话。

是的,天助兵就是大明辽东军的一部分,他们也曾经有过辉煌,战胜过满清鞑子。

但是,由于国力不支持,朝廷经费不足,军阀一大堆,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太好。

要么战死了,要么投降满清了,成为鞑子的扈从,奴隶走狗,入关砍杀明军。

说实在的,金光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尚可喜投降满清后,金光逃跑了好几次,最后才屈服的。

朱皇帝杀到广州城,围死了广州城,最后时刻,也是金光站出来,支持劝说尚可喜投降大明。

这也是为何,金光投诚朱皇帝后,一首以来,尽心尽力,日夜筹谋划策,也算是忠心为国了。

说实在的,单凭辽东军的实力和战斗力,如果李闯王不搞事,或是吴三桂不降清。

建州女真就那么点的丁口,就是给一百年时间,也甭想从辽西走廊,闯进关内,跃马中原。

“呵呵”

“满桂”

“何可刚”

“可惜了”

“祖大寿,这个老狐狸啊”

“辽东军,辽东将门,那都是历史了”

听到这里的朱皇帝,看着低头不语的金光,还有卢若腾,王文简等人,呵呵一笑,自嘲了几句。

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肯定有他的历史必然性,并非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问题。

而是整个国家的体制,官场生态,军队状态,社会结构,全部都出了大问题,否则国家不可能亡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