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一开始的时候魏延只觉得那导火索点燃的太慢,万一被城墙上的魏军丢下来什么石头砸灭了就不好,不过事实上当汉军的铁车开始在城墙下挖洞的时候,城墙上的魏军就已经一哄而散,当导火索烧至尽头的刹那,地面就开始剧烈震颤,仿佛有远古巨兽在地下苏醒。*0~d^i*a′n′k-a?n¨s¢h_u′.?c\o!m·
紧接着函谷关的城墙就化作漫天碎土,裹挟着尘土和砖石飞上了天。
——这不是爆炸,而是毁灭,天下再没有城墙能挡住汉军了。
不知为何,魏延心中有了这样的感受。
当烟尘散去后,仿佛被硬生生撕碎的城墙出现在汉军面前,早有准备的魏五带着突击队冲向被炸出巨大豁口的城墙,尝试寻找敌军。
当然是找不到的。
“将军,那些魏军跑了!”
在带人仔细搜索过函谷关后,魏五派人回来向魏延报信,而吴班则直愣愣看着顷刻间被打下来的函谷关,当初他也听闻这是天下少有的坚城,战国的时候,六国之师联合伐秦,秦国就是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
(其实已经不是同一个地方了,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魏关距秦关北5公里处)
但是如今,这座关隘就这么被轻松攻下,并不比一个普通关隘坚持得更久。-0¨0_s?h¨u?./n?e~t.
然后他听见魏延啐了一口:“赶紧赶紧,把里面收拾收拾,准备迎接丞相的大军!”
......
———新安县———
戴陵就这么一脸懵逼看着郑文回来报信。
说实话他并没指望函谷关能挡住汉军,或者说自从潼关失陷的原因传回洛阳后,大家就对关隘能抵挡汉军这件事儿不抱希望了。
但是戴陵还是指望函谷关能发挥点预警作用的,而不是汉军来到关隘下面,半个时辰就把城墙炸了,然后守将跑得比信使还快。
不过最后他还是帮郑文遮掩了一下,又让人去洛阳送信禀报大司马曹休,说汉军打过来了,二十万大军昼夜不停攻打函谷关,这才导致函谷关陷落。
至于他本人,则是开始整顿驻扎在新安县的中坚营——如果汉军来的只是小股部队,他终究是要坚持一下的,但如果汉军来的是大部队,他也不会对投降有什么心理抵触。
事实上这一年来他已经把中坚营摸的透透的,各部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虽然个把人是宗室或者外戚出身,若是情况危急之刻,他也有信心直接拉着这支部队投靠汉军,动作快点的话还能打去洛阳,营救将士们(以及自己)的家眷。μ天′\禧?$¥小/`:说μ网?# `已±?发¢布3最?新?章£&节D#
那些世家私下里的传言戴陵也听到了一些,他也认为那些人的想法很有道理,不过投诚这种事情也是讲技巧的,至少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价值,又知道跟自己硬碰硬会有损失,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的投诚是有价值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不是见风使舵。
考虑到郑文是骑着快马赶回来的(其部曲被远远丢在后面,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跑回来,又有多少人半路开小差),戴陵觉得汉军抵达这里最快也要三天,如果汉军在函谷关休整一下来的话可能要的时间更多,理论上他有五天的时间。
所以他第一时间收集城中粮草,同时还叮嘱去收集粮草的士兵,在此过程中要公平买卖,不得强征,更不得打骂百姓或者冲撞世家的,否则将来被人追究责任自己可保不住他们。
至于城中世家和富户这边他也亲自跑了一圈,苦口婆心告诉对方,汉军打过来的话本将绝对不会弃城,但是想要坚守就需要粮草,最好还有些财物来激励士气,还要让汉军看到全城军民众志成城的决心,这样才能抬高身价,让对方不要拿着“魏军虐待民众罪该万死”的道德大棒来殴打己方,多坚持一些时日,无论在朝廷那边还是汉军这边都好交代。
新安县的几家大户也觉得戴陵说的很有道理——如今在汉军那边做官不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所以在大魏风雨飘摇的时刻,一部分人想着挽大厦于将倾好在大魏这边进步,也有一部分想着在大魏积攒点资历然后跳槽去大汉那边,但无论哪一种,前提是展现出来自己的价值。
当然也有大户拉住戴陵表示这些事情都是私下谋划,有没有凭证,戴将军莫要将来翻脸不认人。
戴陵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好歹是朝廷的后将军,绝对不会说话不算话。
......
等魏延抵达新安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座严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