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与吴军对峙近一年,又被暑气所逼,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以待秋后进攻。我军虽众,却分布在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兵力分散无法策应,被对方火烧连营,如今我们水军已经控制附近水道,又有安国、兴国两位将军从北方带回来的抛石机制作之法,此次不再会被高城所阻了,只是不知道吴军援兵多久抵达,丞相又希望我们打多久。”
随着他的话,源源不断的士兵和辎重就这么被运上岸来,一部分轻便的木船(包括被俘虏的吴军战船)返回江州继续运送更多的士兵和粮草到来,而水泥船则被留下作为继续推进的助力。陈到在实地实验后认为这些水泥船虽然笨重但却坚固,只要用绳索连起来,就能顺流而下撞击东吴的船队,而且它们还不怕火。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黄崇操作的铁船,由于这艘货轮吃水比较深,所以不能靠岸,上下和补给全靠小船接送。事实上黄崇也不敢靠岸,这名年轻人提出“合肥号”要在江面随时待命,以防备吴军可能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