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啊!于是,岐伯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子,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简单!项痛不可俯仰,那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事儿,咱们得刺它的穴位;要是疼到不能转头看后面,那就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问题了,得找它那儿的穴位下针。”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中医理论还真是深奥又实用啊!不过,他转念一想,现代人都讲究个具体、详细,岐伯这么说,虽然高屋建瓴,但不够接地气啊!于是,黄帝又开口了:“岐伯啊,你这说得是挺高深的,但能不能给咱来点实际的?比如,这些穴位到底在哪儿?有啥作用?咱也给百姓普及一下嘛!”岐伯一听,哈哈一笑:“好嘞,既然黄帝发话了,那我就来个详细版,保证让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真东西!”首先,咱们说说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脉啊,那可是人体的大动脉之一,从头到脚,贯穿全身,主管着一身的阳气和水分代谢。要是这条经脉不通了,那脖子疼、腰疼、腿疼啥的,可就都找上门来了。对于项痛不可俯仰的情况,岐伯推荐咱们针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1.天柱穴位置: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作用:天柱穴啊,那可是咱们脖子的守护神!按摩或者针刺这个穴位,能缓解脖子僵硬、疼痛,还能治疗头痛、眩晕啥的。想想看,你脖子疼了,是不是连带着头都晕乎乎的?针刺天柱穴,立马让你神清气爽,脖子也能灵活转动了!2.大杼穴位置: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大杼穴啊,那可是个“大块头”,作用也不小!它不仅能治疗项痛、肩背痛,还能调理肺气,增强免疫力。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肺经是相通的,针刺大杼穴,就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给肺来个大保健,让你呼吸都顺畅多了!3.风门穴位置: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风门穴啊,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咱们身体的“挡风玻璃”!针刺这个穴位,能祛风散寒,预防感冒啥的。想想看,你脖子疼了,是不是因为受了风寒?针刺风门穴,就能把体内的寒气赶出去,让你脖子暖洋洋的,再也不疼了! 接下来,咱们说说手太阳小肠经。这条经脉啊,虽然比不上足太阳膀胱经那么“高大上”,但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还能调节水液代谢。要是这条经脉不通了,那肚子疼、拉肚子、脖子不能转头啥的,可就都找上门来了。对于项痛不能转头的情况,岐伯推荐咱们针刺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1.后溪穴位置: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作用:后溪穴啊,那可是个“小能手”!针刺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项痛、肩背痛,还能调理眼睛、耳朵的问题。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手太阳小肠经和眼睛、耳朵的经络是相通的。你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眼睛干涩、疼痛了吧?针刺后溪穴,就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给你的眼睛来个大放松!2.肩贞穴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作用:肩贞穴啊,那可是咱们肩膀的“贴心小棉袄”!针刺这个穴位,能缓解肩膀疼痛、僵硬,还能治疗上肢不遂啥的。想想看,你脖子疼了,是不是连带着肩膀也酸溜溜的?针刺肩贞穴,立马让你肩膀轻松多了,转头也自如了!3.少泽穴位置:在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作用:少泽穴啊,虽然位置有点“偏门”,但作用可不小!针刺这个穴位,能清热利咽、通乳开窍。为啥要说这个呢?因为手太阳小肠经和乳腺是相通的。你要是哺乳期妈妈,乳房胀痛、乳汁不通了吧?针刺少泽穴,就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给你的乳腺来个大疏通!当然啦,对于项痛来说,针刺少泽穴也能起到辅助作用,毕竟经络都是相通的嘛!有一天,黄帝闲着没事,就琢磨起人体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症来了。他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哎,我这心里老有个疑问,你说有的人小腹鼓鼓的,跟装了个大气球似的,还往上窜,窜到胃,窜到心,弄得人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跟天气预报似的,小便还不痛快,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岐伯一听,嘿,这不是送上门的问答机会嘛!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陛下啊,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这都是足厥阴肝经在捣鬼。要想解决,咱得从足厥阴肝经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