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七)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七)

再来说说脉象吧,这时候要是去看医生,人家可能会告诉你:“哎呀,你这脉象啊,弦而有力,就像是琴弦一样紧绷绷的。”弦脉啊,就是说明你身体里那股子气儿没处发泄,都在那儿憋着呢。这时候啊,你可得听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别硬撑,不然啊,身体可是会跟你“罢工”的哦!

这“三之气”,咱们得先穿越回古代中医的智慧海洋里遛个弯儿。这“三之气”啊,就像是自然界的季度大考官,它来巡视的时候,天空中就像是铺开了一场盛大的政务发布会——天政布了!这不,大名鼎鼎的“大火行”就开始它热辣辣的表演了,就像是太阳公公打开了无限量热力包,万物呢,就像是接到了生长加速符,嗖嗖地就开始繁衍生息,鲜花野草、小动物们都欢腾起来,一片生机勃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庶类蕃鲜”,那叫一个热闹!

但话又说回来,好事儿总爱跟点儿小插曲,这不,“寒气时至”,就像是天气预报里没报准的突然降温,让人措手不及。咱们人的身体啊,就像是被这忽冷忽热的天气给搞蒙圈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小状况。比如说,“气厥心痛”,就像是心里住了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给你来个心脏突袭,让你哎哟连天;“寒热更作”,则是身体成了季节的代言人,一会儿热得像火山爆发,一会儿又冷得像南极探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再加上咳嗽、气喘,就像是肺里装了两个小喇叭,时不时就给你来段即兴演奏;还有那“目赤”,眼睛红得像兔子,出门都得躲着人,生怕被误会是熬夜打游戏的高手呢!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那咱中医有没有啥妙招应对这些季节性的小淘气呢?当然有啦!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可不是盖的。首先,咱们可以按摩几个“特效穴”,就像给身体请了几位私人按摩师。比如说,“内关穴”,就在你手腕横纹上两寸,两个肌腱之间,按一按,心痛、气喘立马能缓解不少,感觉就像给心脏安装了一个稳定器;“太渊穴”,位于手腕横纹上,大拇指侧动脉搏动处,揉揉它,对于咳嗽、气喘那可是立竿见影,让你的肺部瞬间通畅无阻,就像是给呼吸系统开了个绿灯;“睛明穴”,就在眼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轻轻一按,眼睛疲劳、发红都能得到有效缓解,让你的眼睛重新焕发光彩,亮瞎周围人的双眼!

再来说说方剂吧,咱们中医的方剂,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绝活儿。比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听起来就像是古代四大名将的组合,实则是治疗这种寒热往来、咳嗽气喘的良方。咱们来看看这方子怎么配:麻黄12克(就像是战场上的先锋,驱寒散寒),杏仁9克(就像是大自然的润滑剂,止咳化痰),生甘草6克(调和药性,就像是团队里的和事佬),石膏24克(清热泻火,就像是给身体安装的灭火器)。把这些药材放一起,加水煮一煮,喝下去,保证你从头到脚都舒坦,仿佛经历了一场身体的温泉之旅!

说到脉象,这可得细细道来,中医把脉,那可是门艺术。当你感到心痛、寒热交替时,脉象往往会出现“弦脉”,就像是绷紧的琴弦,轻轻一拨,就能感受到那股紧张劲儿,这通常是体内气机不畅的表现。而当你咳喘不止时,“滑脉”可能就悄悄找上门了,就像是手指在河水中滑过,感觉滑溜溜的,这往往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这时,中医大夫就像是侦探,通过脉象就能大致判断出你身体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精准打击!

说到这“四之气”,咱们得先想象一番夏日的热闹场景。可不是嘛,那时候,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湿度大到感觉能拧出水来,这“溽暑至”啊,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桑拿房,让人直呼“受不了”!而且,这大雨还时不时地来凑个热闹,“大雨时行”,跟玩滑梯似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留下一地湿漉漉和人们的一脸无奈。

这天气一折腾,咱们的身体可就遭殃了。为啥呢?因为啊,这“寒热互至”就像是在玩冰火两重天的游戏,一会儿热得你恨不得剥皮,一会儿冷得你直打哆嗦。结果呢,老百姓们就开始纷纷中招,得了“寒热病”,一会儿烧得跟火炉似的,一会儿又冷得跟冰窖一样。这还不算完,喉咙也跟着起哄,变得又干又涩,咱们现代话说就是“嗌干”,感觉就像是喉咙里塞了一把沙子,吞口水都费劲。

再来说说这“黄瘅”,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慌。其实就是皮肤发黄,像是被秋天的落叶染了色,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从《西游记》里走出来的黄袍怪,只不过这回是黄皮肤怪罢了。还有啊,鼻子也开始不安分了,不是流鼻涕(“鼽”),就是流鼻血(“衂”),简直就像是开了闸的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