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兵疯狂找人头邀功请赏一段时间后,童贯等人决定对帮源洞发动进攻。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yuedudi.com】
【四月二十四日,将领刘镇等人带着一支精兵率先发动攻势,在其余兵力的掩护下,他们成功突破了起义军扼守的小道,冲破了埋伏在崖壁上进行阻截的起义军的防线,随后,还成功烧毁了不少起义军建立的庐舍。】
【大火燃起,烟雾冒出,王禀等人在洞前也都看到了燎烟,这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进攻信号,于是,几人也带兵攻入帮源洞之中,与刘镇合围夹击起义军。】
【起义军腹背受敌,虽然依旧在奋力转战,最终还是不敌官兵,被斩杀七万余人。】
【在进攻的过程中,由于帮源洞是一群石洞,方腊躲在石洞之中,官兵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且帮源洞内部道路复杂,官兵也很难在短时间中成功绕清楚这其中的所有石洞。】
【因此,一时间,童贯等人还真的有些犯难。】
【而这个时候,有人出了力:韩世忠。】
【这个名字那也是相当有名,作为后来南宋对抗金朝的重要将领,韩世忠对宋朝的贡献非常大。而镇压方腊起义,韩世忠也参与其中。】
【此时,韩世忠在军中担任裨将,他“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然后就带着一些精壮士卒杀入了方腊所在的洞中,成功杀死了数十人。】
【如此,方腊所在地便被宋军知晓了。】
【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他的妻子邵氏,儿子方亳、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方七佛等人逃走。】
【被俘后,方腊等人被押往了京城,并最终在八月二十四日被处死。】
【至于具体是谁俘获了方腊,是韩世忠或者是其他人,这一点无从得知。】
【而在方腊被俘后,剩余的起义军各部也依旧在各地继续战斗,并没有直接选择投降。】
“所以,确实是金国入侵了大宋,最终大宋不敌那个金国,以至于最终被迫变成了南宋?!”赵光义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
就是这个金国,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以及在日后还会和南宋进行长时间的对峙。
不然的话,韩世忠这个被定论“非常有名”“对大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人,他的重要贡献不会是“南宋对抗金国”——一个有名的重要将领,他在人生中的主要战争、主要作战对象,往往就是这个王朝在这一段时间内的核心敌人。
金国,确实非常符合这个条件。
而看大宋的后半部分被直接以“南宋”概括,也能够得出一个答案:大宋在日后没能回到原本的疆域之中,退守南方,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未能改变的状态。
当然,既然确定了导致大宋从北宋变成南宋的罪魁祸首在于这个金国,那一些问题也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比如,为什么赵佶和王黼等人要在这个时候北上伐辽——他们难道有什么充足的把握和准备吗?他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时候是北上伐辽的好时机?
如今看来,这显然和这个新出来的金国密切相关。
在辽国的内部,出现了变数,一个新的势力崛起,并且与辽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必定是只有一方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不死不休的情况,而这个新的势力,就是金国。
所以,辽国陷入了巨大的内乱和战火之中。
这个时候,或许是大宋内部最先看到情况,想到了大宋可以趁此大好机会,北上伐辽,夺回燕云地区,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多……辽国现在处于这样大的内乱之中,必然是不可能如正常状态下一样应对大宋的攻势的,甚至,他们可能都没有力量去应对大宋的进攻。
这就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也可能,是金国那边先看到了情况,他们觉得大宋和辽国也是敌对状态,属于是可以尝试拉拢一下的对象,如果能够成功拉拢大宋,那他们就能够更有把握地消灭辽国,并且不用担心大宋在他们和辽国鹬蚌相争之后,来一个渔翁得利;或者,不用担心大宋被辽国拉拢过去,导致他们腹背受敌,要同时面对两个敌人。
所以,他们决定联系大宋,想要说服大宋支持他们,在这个时候发兵北上伐辽。
不管是哪一方最先起了这个心思,最终,显然金国和大宋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一致——不好说有没有定下正经的文书,但估摸着双方确实有了一定的默契。
……当然,也可能这个“默契”,只是大宋自以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