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名扬天下 > 第261章 睢阳之战

第261章 睢阳之战

典,生书熟戏,观众爱看,演员常演。

可虽然它常演,却又不可轻易演出。

为什么?

因为骨子老戏对演员的要求高,要演你得有真东西,你要是个“老戏骨”!

毫无疑问。

《横屿破阵》和《金山战鼓》这两出戏白绍礼仅从沈歌的只言片语中就能判断出来,这两出戏好,很好,那沈歌够不够资格动这骨子老戏?

够,当然够了!

白绍礼对沈歌道:“你这短短的两句可是把我心里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这戏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可是又老又新,老的是这两出戏的风格与近来的新编京剧相比,太有味了;新的是我们这些老东西完全没听过啊。”

“瞧您这话说的。”

沈歌无奈道。`咸′鱼^看+书/罔¢ ¢追*蕞*新-章,踕?

“老周呀,这戏服你可得给我快马加鞭地做,”白绍礼对一旁仔细观看戏服设计的老周说道,“我还想着赶紧在戏台上看见呢。”

老周没搭理他,两人一个戏痴听了沈歌的两句唱腔兴奋的很,另一个则是在看了沈歌带来的戏服设计图后,直接走不动道了,此时他刚看完韩世忠的蟒袍设计。

“这朱红蟒袍象征的是身份尊贵,墨绿铜纹铠甲的整体色彩与梁红玉的正红靠形成互补,这种设计,只有在那些老戏服上才能看见。”

老周感叹道,“不简单、不简单呐。”

说完,他抬头看向沈歌,“这戏服是老早以前的设计特点,现在都不时兴了,做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快,因为只有设计图,具体实物还要尝试才能看出效果。”

“没关系,这个不急。”

沈歌回道。

老周问道:“还有吗?”

“还有一出戏的戏服。”

沈歌示意他继续向下翻。

“还有?”

白绍礼眉梢一挑。

随即老周又翻动一页,扶了扶眼镜,低头认真地仔细看去。

“这是......”

老周眉梢一挑,刚才看的《横屿破阵》、《金山战鼓》中的戚继光和梁红玉两人都是武将,戏服上有明显的甲胄,现在这一个形象是一个文臣,“交领长袍,袖口衣襟绣竹纹,羽扇纶巾......”

这个人与戚继光、韩世忠他们三人在身份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不同的是一个是文臣、一个是主将、一个是元帅;相同的是三人都是老生,且身上都有甲胄,在冷厉的风格上,同时设计也保留了老生的英武儒雅。

白灵溪凑上来看了两眼,摇摇头,“这个你不说我是真猜不出来。”

“这一出戏名为《睢阳策》。”

沈歌直接道。

“《睢阳策》?”

白灵溪挠挠头,还是不知道。

“这出戏取自睢阳之战,张巡守睢阳。”

沈歌继续道。

这么说白灵溪有点印象了,“是入选凌烟阁的那个张巡?”

沈歌点点头,《睢阳策》这出戏的原型是睢阳之战,唐肃宗时期,安史叛军尹子奇率十三万大军围困睢阳,张巡在睢阳保卫战中,以六千多人的兵力抵挡了叛军十三万大军的进攻,前后交战四百余次,歼灭叛军十余万。

这出戏正是以此为背景,写张巡以七千兵力坚守数月,粮尽援绝之际,以诈降、疑兵之计破敌进攻。

总而言之和《空城计》有些相似。

不过老爷子在教他这出戏的时候也说了,与《横屿破阵》、《金山战鼓》相比,《睢阳策》在当年的名气并没有那么大,梨春楼后来也少演此戏了。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在张巡身上素有争议。

六千人面对十多万人的围困守着睢阳城,本来囤积的粮食是足够用一年的,但因为调出去了一半去支援,导致城内粮草在叛军贼困之下不够了,士兵只得啃树皮、煮纸充饥。

守城士兵饿死的饿死,没死的也没力气了,张巡对幸存的士兵说:“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

你们长期吃不饱,但是忠诚却不减分毫,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你们吃,又怎么会舍不得一个妾看着你们挨饿。

这是张巡杀妾飨士、食民三万的守城事例。

因此才有了张巡是英雄还是屠夫的争议。

有人认为张巡保住了睢阳这一江淮命脉,以不够万人的兵力杀敌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