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张乾关闭了投影,这声音只能说是符合日国音乐的审美,但让人听起来实在纷扰,“《兰陵王入阵曲》作为歌颂兰陵王战功的乐曲,其曲调理应是激昂振奋、充满英雄气概的,怎会是这般阴森诡异。^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从舞蹈动作来看,也与我们所了解的古代战舞风格大相径庭。”
这时,另一位老师接过话茬:“日国人是称自己继承了正统的华国雅乐,而寒国那边则更无耻一点。
直接说我们的音乐是源自于他们,包括日国雅乐,也是借鉴了他们寒国的高丽乐。呵呵,他们所谓的正乐、俗乐,虽然打着传统的旗号,但很多元素都能在我们华国传统音乐中找到根源。口口声声想要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沈歌微微点头。
这位老师说得不错,在东亚各国中,就属日国和寒国两个国家不老实,大的动作是不敢有,但却又喜欢时不时的在网上恶心一下人。
寒国人一直奉行的是“万物起源说”,即什么东西都是源自于寒国,包括但不限于:足球、中医、飞机......但实际上就连他们最常吃、在大众意识里是寒国特产的泡菜,都不是他们自己的。
《诗经·小雅》中有记载: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庐和瓜都是青菜,“剥”和“菹”则分别是切开、腌渍的意思。
而且《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说: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旨蓄”指的是储藏好的美味食物,具体指的便是腌好的蔬菜。
在“万物起源说”这一理论上,可不单单只是寒国有关部门刻意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侵占和打击,而是很多寒国人的共识,他们理所应到地就是这么认为的......
与寒国人的“万物起源说”厚脸皮不同,日国人则是要更伪君子一点,即把自己做的丑陋行径覆盖上一层美化的外表,寒国是跳梁小丑真小人,日国则是伪善的伪君子。
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在《资质通鉴》就有评价过日国人:
“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
“重末节而无廉耻,畏威而不怀德。”
“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几句话便概括了日国人的心理。
康熙也这样评价:“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微¢趣`小¨税?枉¨ \追,最*歆+蟑¨結+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更何况,早在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委奴国派遣使节来洛阳,刘秀便封其国王为汉委奴国王,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委”即是“倭”,这一枚金印就说明了日国与华国的附属关系,一是主,一是臣,现在他们说儿子像爸爸?
想到这里,沈歌开口说道:“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说过近来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日国冰箱论’这一说法。”
“日国冰箱论?”
沈歌解释道:“意思是说日国像‘冰箱’一样完整保存了我华国汉唐古代文化,而华国本土文化因为外族的侵入和现代化的影响已失去纯粹性,所以华国需要从日国这个‘冰箱’里取回这些文化遗产。”
“呵——”
听完沈歌的解释后,在座的一位燕京音乐学院的老教授冷哼一声,“这个理论跟日国人一样不要脸。”
张乾同样同意地点点头,这个说法既否认了华国文化的正统和连续,又抬高了他们日国本身,给人一种他们日国才是华夏文明正统继承者的优越感。
林为民开口道:“所以这次华日寒三国音乐交流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击碎他们这种荒谬的言论和自大的幻想,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华国音乐文化的根源性和正统性。
现在我们华夏地大物博,也不缺音乐界的新鲜血液,在这音乐学院中我看到了不少好苗子,同时前几天去了趟榕城,也让我遇到了沈歌这样的青年才俊......谁说我华国音乐界无人的?”
“是啊,沈同学的那一曲《百鸟朝凤》我听了,真是厉害,有这一曲在,凤鸣声起,日寒两国到时候还敢吱声吗?”
“我也听了,确实不错。”
众人点头附和道。
这时,坐在沈歌对面的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忽然开口道:“沈同学,你那曲《百鸟朝凤》着实令人惊艳呐,甚至力压鹰国莱姆豪斯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