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集合在那的詹事府众人们,自然也是放松了不少。
朱安宁召集他们,他们是不意外的。
早就有消息说这些天差不多要挖番薯了。
“行了,散下去吧,一个人带十几人差不多……啊,方孝孺宋慎,你俩是过来学的,你们跟着刘家两兄弟呗。”
“是!”
刘廌刘畾和方孝孺宋慎本来就熟悉,便是嘿嘿笑着领了任务。
然后转身点了几个詹事府的人,拿起工具,去到了这田地的角落开始了讲解。
剩下的朱棣李景隆等人也是,各自点人,开始了教学。
陶氏父子则是和方孝孺宋慎这般,过来学的。
“朱大人,这番薯真的能亩产千斤?”
陶广义是听过番薯的事情的。
这种事情没什么好瞒着,朱安宁背起他的竹篓笑盈盈地回道:“千斤算少,能种好,两千打不住,上一季是九江和周王记录的,不信可以问他们。”
“土豆呢?”
“少点,但也不会少太多。”
“玉米呢?”
“玉米就要差得多了,最多七八百斤吧。”
“虽然老夫已经听过多次这些新粮的传闻,但是如今真的能从朱大人口里确认这些数字……还是觉得震撼啊……”
“听就震撼了?陶大爷,到时挖出来,岂不是更震撼?!这些粮食,能养活永乐庄的人,能养活江宁屯的人,能养活应天府的人,明年撒下去,说不定,能养活全天下的人!”
“北边那边也养活?”
“那边不算人吧?”
“朱大人这话说出去,那些儒家怕不是又要喷你了……”
“嗯?陶大爷你哪学的词?”
“周王教我的,呵呵……”
“陶大爷,咳咳……不是什么都要学的……”
“但是这挖番薯,我还是想学的,呵呵。”
在陶广义开完口后,连沉默寡言的陶式,也开了腔。
“朱大人,也请教会我。”
也许,种田这种东西,无关身份地位,甚至无关年龄,这是植根在炎黄血脉中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