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佃户们也没有怎么理会这一批工匠,只是说这一批工匠似乎是挺爱找人聊天,他们在闲时经常是和一边的老农民攀谈。
而老农们休息的时候也本就无聊,便也是和这群工匠聊了许多。
这就是朱安宁的消息来源。
而今日那些工匠们似乎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消息。
城中开了一家钱庄。
这钱庄有意思,似乎是那应天府贬来的,前工部侍郎朱安宁,朱大人家的产业。
据说他的钱庄是很容易借钱,只是这些工匠也是说的模糊,问他们借没借,工匠们都在哈哈一笑,自己哪有这需要借,在工部手下干活,那至少是包吃包住,衣食无忧的。
而不少佃户们听了这消息是留了个心眼,甚至有好些人是主动来找这些工匠,追问这借钱到底是怎么回事,又需要抵押些什么?
说起借钱,其实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现代人所想的那么封闭。
在好些朝代的末期,地主也好,豪绅也好,甚至一些官员也好,就是通过这借钱典当的方式来强取豪夺佃户的田地的。
只是说那些佃户实在也没法子,如果都要活不下去了,抵押田地也是无奈之举,总不能卖儿卖女吧。
所以实际上城东有相当多佃户,对这钱庄是感兴趣的。
王树人和李伍金是留了个心眼。
他们盘了一整天,终于是搞清楚了这些佃户对钱庄感兴趣的缘由。
原来他们大部分人都借了王家的钱银。这王家说起来也是赫赫有名。他们家本就是杭州的大族。
先前王家还有人在江南某县当了个知县。算是个有钱有势的大家族,这本来整个家族是欣欣向荣的,但是前些日子随着朱元璋大肆对地方官进行清洗,王家的那位知县也被牵扯了其中。
据说是贪了银子。又有人说他是强抢民女。总之各种消息是满天飞。过程虽然不太清楚,但是结局大家是知道的,那位知县最后并没有被杀,而是交了一大笔议罪银被罢了官回到了家中。
这本应该算是一件幸事,但是这获罪带来的后果,是悠长的。
朱安宁和朱元璋的商定,罪人,三族不得入仕的规则还在起作用。
这王家本来是培养了好些读书人,就等着这恩科什么时候能召开。
结果现在那是入仕无望了,只能是继续做田地的生意。
至于为什么佃户们会借着王家的钱银。
皆因江南收税非常重。
这附近的田地算得上是良田,但归根到底是一般良田。据佃户们所言,这些田地都是按最优的良田上缴粮食。
他们哪负担得起那么重的赋税……没办法之下多多少少都问王家借了点银子。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年了,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今年王家突然改了口风,陆续开始催他们还钱。
普通佃户哪有钱还,便只能把抵押的田地低价卖给了王家。
而不少农民便也从还有些许家产的一般佃户沦落成王家的附庸,成为了真正的佃户,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田地。
这种情况在杭州府附近,那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