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写你的规劝书吧!”
“哎,为了咱们能有人用,我也是够辛苦的。”
“行了别叫了,要是真能把人带回来,我包你去秦淮河喝个够!”
“嗯?这么豪爽?”
“到时再叫上赵大人和朱大人!”
“一言为定!”
————————
六部的事情,很紧要。
但是朱安宁还有更紧要的事情。
他走到无人的地方,终于是得闲打开朱标在下朝前给他的纸条……以及一袋不知道什么东西。
从上朝到下朝,他一直没有机会打开。
所以才随便找了个理由离开工部,去到街口角落,他展开了那纸张。
赫然看见的是朱标的留言。
“判国子监三人文章优便是。”
这纸条的信息相当明确。
而后,他翻开了袋子,看到的,自然是六人的文章。
朱安宁站在那,无言地叹了口气。
果然,先进思想还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或者说,得等老一辈人逝去了,新时代的人走到台前,才能说有机会。
方孝孺啊,你们写的东西,还是太超前了哇。
朱安宁又是一声感叹。
把东西收拾好……
这次,他是真的准备回国子监了。
方才孙全刘宣德晁超三人调侃得没错,朱安宁是真的准备找个地方偷懒的。
结果现在来看,好像得把这件事了结了才好收场啊。
朱安宁翻身上马,那白马早就熟悉道路,甚至都不需要朱安宁怎么操控,便很快越过街道,到了那国子监的门口。
朱安宁熟门熟路地进到了里面,却迎面见到了刚走出房门的宋讷,以及跟在他身后的于华。
两人见到朱安宁皆是有些惊奇。
一般情况下,朱安宁是下午才过来当值的,怎么今天早上就过来了?
真是奇了怪了。
只是说,两人始终是文化人,那份惊奇很快就收敛,然后两人是一同上来打了个招呼。
“朱大人,早啊。这般早过来,是有事?”
“见过朱大人。”
“呵呵,宋大人还是看得准,文章的评判出来了……”朱安宁也是跟着笑了笑,然后回道。
“哦?是方孝孺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