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我都在国子监骂街了,这名声,好像也不是很重要啊。”
朱安宁并非没有听懂朱标的话语。但是他依旧是顾左右而言他。
未来的朝堂?
什么叫未来的朝堂。
那自然是朱标当了皇帝后的朝堂咯。
按照之前自己少詹事的地位,朱安宁知道,若是朱标没有暴毙于那些奇怪的疾病,真的让他顺利登基,自己保守也是二品起步的,要变成正儿八经的大佬了。
这便是朱标提点他的意义。
要珍爱羽毛。
要惜名。
但是,这不就成了清流了么。
他朱安宁要的是清流?那些虚的有什么用。
他想要的是14世纪的神州大地能够蒸汽滚滚,他要的是机器的轰鸣,他还要拥有最猛的真理,最硬的道理。
他所想的路线,总归还是和朱元璋朱标两人想的路线不一样的。
看朱安宁还是这副蛇皮模样,朱标也是终于无奈地叹了口气。
“哎,你啊,说不通说不通,说回正事吧,浙江总兵那边已经来信了,总计三万五千余人,粗略估计能有劳动力的超过一万五千人。”
朱标突然把话题转向了浙江流民话题。
至于为什么是浙江总兵来信,依然是因为浙江现在没有布政使,军政职责一下全部压到了那个总兵头上。
朱安宁听着这个消息,也是收敛了方才的表情,变得认真了许多。
其实这事已经耽搁了一定的时日。
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现在这个总兵说的,算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人没原来想得多,这给养问题,一下是松了很多。
朱元璋给的那笔议罪银,只要能按市价购买,那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那坏消息,则和好消息一样,人没原来想得多。
朱安宁原本是想着硬顶着人多就人多的压力,一鼓作气修完路,再把这批人转换成派遣工,分配到工部各处去的……结果这人忽然少了许多。
那很多预计的工程进度,怕又是要慢一些了。
现在是明清小冰期里影响最小的一段时间,是非常非常适合发展的。
其实历史上这段时间的明朝已经很支棱了。洪武永乐仁宣四朝,虽然积弊是有,但是却是也是盛世连着盛世。
当然了,盛极而衰是多亏了某位御驾亲征的人才,每每想到这一段,朱安宁总会想起堡宗……
脑仁突突疼。
朱安宁是抬头看了眼朱标。
然后又想起了朱雄英。
永乐虽好,但是永乐的曾孙子……不大行,朱祁钰可以,毕竟是琦玉,但是朱祁镇……
真的还不如延续下标大哥这一脉。
横看竖看,朱安宁也是觉得眼前的太子,比自己院子里那个干饭王要强许多。
干饭王都能整个永乐盛世出来,朱标肯定更牛逼啊……
朱标哪能知道,朱安宁的思维这么能发散。
他是还在延续刚才的话题。
“人比预想的要少,但是这样更好,人少反而好迁移,也好管,只不过那田总兵多少是有点强人所难了,你现在是工部侍郎,赵集又被父皇叫去南边了,工部大大小小的事情现在全依仗你,你不能去,这样吧,你找个人代替你去便是。”
朱标抚了抚椅子把手,是把自己的思考说了出来。
朱安宁自然是连连点头。
只要不用他亲自跑一趟就行。
浙江不远,但是浙江也不小。
天知道这群流民现在安置在浙江的哪个地方……
派个信得过的人过去,把人领回来,也挺好。
只不过……又要信得过,还要靠得住……一时半会,朱安宁还真没头绪。
朱标也是看出了朱安宁的踌躇,他是补了句:“工部里挑人便是,你可以明日再告诉我的。”
“是!”
能思考下,那自然是更好,朱安宁点了点头。
这事便是这么定了下来。
“对了,你不是又和国子监的监生们打赌了么,赌写的是文章对吧?”
“啊?”突然转换的话题,让朱安宁猝不及防,但是他还是在短暂的惊愕后,点了点头。
“是的话,那些文章到时交给父皇评判就是,父皇自己开口说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