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早已入夜,深秋微凉,月已过了树梢。
殿内灯火通明。
在那案台前。
马皇后是心疼地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只觉得他好似又是憔悴了几分。
“我知道我劝不住你,但是我煮了些汤,你们喝了吧……朱安宁,你也是,过来喝些吧。”
马皇后的贴身宫女,是亦步亦趋地把那汤捧到了桌上。
然后恭敬地退了下去。
“我来给你们盛,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大概是怕朱标拒绝,马皇后又打了个补丁。
于是朱标和朱安宁也只能对视一眼,然后一同是叹了口气。
朱标是真的无奈,奏章还有一堆没看完,他必须要再加快些速度。
虽然大部分奏章都是口水废话,但是其中还是有些急事的。
既然是急事,那就有时效性。
朱标不是拖拉的人。
至于朱安宁,他虽然也是在叹气,但是这叹气只是陪太子爷而已。妈呀终于可以休息了……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朱标是把大部分标注不是很急的奏章给了他,而朱标则可以好好地去处理那些由阁臣挑出来的,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样的后果便是,朱安宁看的奏章口水话多。
甚至于,有些官员,废话都说不利索,看得朱安宁是云里雾里又掉san。
像极了在上一节无比痛苦却又没有尽头的,语文课……
看不到下课的希望……
在他准备一头攒死在这里的时候。
是马皇后拯救了他。
让他得以迎来中场休息时间。
于是,他与朱标两人一起放下了奏章,走到了那桌子跟前。
马皇后看着朱标,那是越看越心疼,觉得他黑眼圈又重了些,便不由得,忍不住抱怨道。
“你父皇不是弄了个什么内阁么,怎么还这么多奏章过来,若不是还有朱安宁帮你,你岂不是要看个彻夜?”
按理来说,后宫不得干政。
这是大部分朝代皇帝的共识。
但是马皇后是谁?她要说几句话,谁拦得住?老朱来了也不好使。
“母后,这些已经是内阁分类过一遍了,若是没有他们,今日恐怕是真的歇不得了。而且像您说的,有朱安宁在,很快我们就能解决的了。”
朱标一边接过汤,一边回话。
很快?
朱安宁是差点骂出声。
只是想想眼前的人是太子和皇后,终于还是收敛了些。
他是在心里骂。
案台那一沓东西还摆在那里,怎么好意思说很快的啊……
对于朱标的说辞,马皇后自然也是知道,就是搪塞自己而已。
只是这又能怎样呢?
自己大儿子是太子。
这些事情总是要人干的,太子不干,就得老子干。
只是,老子现在好像也忙得很……
于是,马皇后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哎,说不过你,赶紧喝吧,趁热,这秋天干,多喝些,润肺。”
马皇后不是什么奢华的人,所以这汤,也就是份润肺糖水而已。
不豪华,味道也很家常。
明显就是马皇后自己做的。
看着朱标有乖乖地接过去喝,马皇后是盛起了第二碗,然后递了给朱安宁:“朱安宁,许久没见,你都当大官了。”
这话多少有点调侃的意味。
马皇后也是见过朱安宁的。
虽然只有一面之缘。
但是她依旧是对这个救了自己大孙子的年轻人,很有好感。
就那日他的表现,是个能担大任的人。
所以,朱元璋挑了他来辅佐自己好大儿。
她是同意的,品性良好的人,她自然欢喜。
“娘娘说笑了……全凭陛下和太子信赖而已。”
朱安宁是连忙接过碗,然后说得恭敬。
这是发自内心的恭敬。
历史上评价朱元璋,总是容易两极分化,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刚愎自用。
有夸他一统江山,驱逐鞑虏,也有人说他分封朱姓,遗祸万年。
朱元璋,是有争议的。
而相对的,马皇后这里则非常容易统一意见。
基本就是没有骂的,争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