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
万向有些愣神,合着自己莫名其妙的被人当成了发泄的对象。
给自己点上一根烟,重重的吸了一口。
稍稍从见到沈芳颜后的复杂情绪缓过劲来,开始思考沈芳颜说的那段话。
确实知识共享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基石。
这可以让其他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避免一些重复劳动。
即使自己借助科技矩阵研究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但是其中很多理论还是基于人类近几个世纪对原子领域研究基础。
遗憾的是近现代物理学起源于西区。
所以说一句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为过。
为了保证研究成果不被泄露,一些成果要么以专利的形式公开。
但大部分的基础研究还是以论文发表为主。
万向微微蹙眉分析。
确实作为一名科研人员, 知识共享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必要途径。
万向觉得自己确实有那么一点义务。
当然,科学不分国界,但科学家有。
自己可以将可控核聚变的基本理论进行提炼公开一部分给世人。
至于大家看到后能够在理论基础上发展到何种程度,那就是看各自的本事了。
这就有点像软件开源。
说干就干,对于万向来说,凝练一篇高水平的聚变理论文章难度就如喝水一样简单。
由于可控核核聚变理论的内容体系庞杂,万向决定只挑选出其中的两个点进行阐述。
一根烟的功夫万向脑海中便想好了论文的题目。
《磁流体动力学约束下氘氚等离子体的自持燃烧阈值突破》
《对经典三重积的超越:室温超导磁环与高能粒子束的协同约束新模型》
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播放自己喜欢的歌单,并且听着窗外时而由远及近传来的炮竹声,万向很轻松的就开始攥写这两篇论文。
次日一早。
万向刚打开手机,便收到铺天盖地的新年问候。
没有依依回复的习惯,万星打开朋友圈,随便找了一张朋友圈里的拜年图,然后群发了出去。
由于昨天晚上玩的太晚,万星雨还在熟睡。
万向给柯院长打去电话先是拜了个早年,然后将昨天晚上自己向发论文的想法告诉了柯院长。
后者表示认同,并表示也是时候该给我龙国在物理学界谋一个地位了。
得到柯院长的首肯,万向将文章署名写为柯正山、江建能、简心、陆婷、秦增等相关科研人员列为文章作者。
龙科院作为第一单位。
华清大学、京都大学、大湖之光超算中心、龙核集团、龙科大、尓滨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列为署名单位。
出于安全考虑万向的名字并不能列为其中,这等于放弃了让自己成为名垂青史人物的机会。
但万向并不在意,此意仅仅是为了给龙国在学术界正名。
况且,自己所列的署名人都是为可控核聚变技术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很快列好署名和单位。
2篇论文便被投递到了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的邮件之中。
做完这一切,万向正想朝嘴里扔一根烟,柯院长的电话便打了进来。
万向接通然后问道“柯院长,是论文有什么问题吗?”
“和论文没关系”柯正山顿了顿,酝酿后沉声说道“是锚点计划?遇到点情况。”
“锚点计划!?”万向表示自己没听说过,语气疑惑。
“这是我国探月计划的一部分,现在这个计划被提前了,原本随着我国对月球背面成功发射探测器后,按照既定的计划,下一个阶段应该是载人登月...但是龙航总局在接收到聚变引擎后对新引擎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让龙航总局所有的技术工程师认为当前可以跳过载人登月阶段,直接进行锚点计划...也就是建设人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月球基地。”
一边听柯院长介绍,万向朝自己嘴里扔了一根烟点上。
确实,核聚变引擎能够提供的强大动能,能够解决很多航天问题。
所谓大力出奇迹在需要克服地球引力作用的航空航天界非常受用。
万向心中分析,然后沉默继续听着柯院长解释。
“刚刚龙航总局那边赵局长打给我电话说新的航天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