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不知的。可『奶』『奶』呢,里里外外的一把抓,谁不知道您的能耐。一百个男人那都比不得您能干的?您的见识,那是英雄的见识,跟一般『妇』人可不一样。”
净虚小心的打量着王熙凤的脸『色』,想着,有了刚才那一出,只怕三千两银子是不成的。想着那边送来的银子数目,她给翻了一番:“……六千两银子『奶』『奶』是不看在眼里的……可好歹也是一番心意……”
王熙凤的眼睛就微微睁开一些,心道:还真被那位说着了,真就是个不净不虚的。可这人只要活着,哪里就能真净虚了。
两个金项圈才能典当出六百两来,这六千两……可不是一个小数。
一年的利钱银子也才一千两上下,这六千两……放过去着实也是可惜。
只是个小小的官司,难道那长安县张财主家的女儿嫁给长安守备家的公子就是好姻缘,嫁给长安府尹的公子就是坏姻缘了?
这张家要是不愿意府尹家,直接回绝了便是,何苦又闹起了官司。
不过是张家想攀高枝,府尹家偏想接着。只这守备家是不是有点不那么有眼力见了,非得拉扯着不撒手。
六千两银子,也不过是叫长安节度使把长安守备压下去,这官司不打了,成全人家便罢了。能有什么事?
于是,便应下了。
林雨桐第二天跟王熙凤汇合,见净虚虽在自己面前告饶,可眉宇之间尤自带着几分自得之『色』。她便知道,王熙凤当真是胆大包天,都把话说到那份上了,还敢接手。
王熙凤不提,林雨桐自然不提。
回去之后却跟四爷说:“真真是不读书不知道外面这些事情的凶险。她是猪油蒙了心了,就不想想贾家的根基是什么?”
以武起家的人家,要是军中没有根基,那是不可能的。别管是不是利益纽带,当年的老部下老亲随肯定还是愿意卖贾家这个面子的。
可这长安守备是武职,长安府尹是文官。哪怕是同级别,文官也比武官高半级。长安守备敢跟文官打官司,那证明人家就不怕。不用问都知道,这长安守备是上面有人的。靠山是谁?要是所猜不错,这长安节度使和长安守备,都应该跟贾家有某种关联。要不然长安府尹疯了,多少人家求不得,偏花那么多银子找到王熙凤疏通。人家是不愿意跟贾家交恶,探探这边的口风再看。如果贾家护短,这事自然就不了了之。如果贪图了银子,那事情就另外算了。这甚至牵扯到地方文武官员之间的较量。至于孩子『自杀』这种事,谁都预料不到的,压根就不在如今考虑的范围之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王熙凤敢答应,那就是知道,这事上是牵扯不到朝廷官司这一说的。叫人支会长安节度使,叫这个节度使管管他的属下长安守备。长安守备撤了状子,跟影响官司判决的事是两码事。
是!要是这么说确实是如此的。
可这比决定官司的走向更危险。
贾家人不在军中,军中人肯给贾家面子,这是什么?这是情分,也是彼此依存的纽带。
而这情分和纽带,就是贾家自足的根基。
可如今呢?自己人占着理呢,你不说维护,还背后来了这么一刀子。
这是要失了人心的。以后,谁他妈敢寄希望于贾家?
当然了,这些事,林雨桐以前是看不明白的。如今把这背后牵扯的看清楚了,才更觉得贾家真是没救的透透的。
而四爷把这事的前因后果,直接写信告诉了忠顺王。也算是顺便救了那一对苦命鸳鸯。
贾家不要这人心,这不正好,有人等着收拢人心呢。
处理了这事,四爷就说桐桐:“身份不一样,做一样的事得到的结果肯定又不同。你以前的身份劝王熙凤或许她听,但现在却未必。她是贾家媳『妇』,你也贾家媳『妇』。尤氏嫁进来就是宁国府的主『妇』,她瞧的上吗?她跟尤氏较劲,处处要把人比下去。对你,又何尝不是如此。”
按说林雨桐和四爷这边是远宗,不在一个府里,跟他们不相干的。可这林雨桐偏顶着荣国府外孙女的旁支孙媳『妇』的双重身份,又何止是亲了一层?如此一来,走的近了,自然有个攀比。这个夸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