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九年的盛夏,蝉鸣聒噪地撕扯着京城的暑气。^y¢e`x,i?a′k-e·.?c!o^m¨林氏染坊门前车水马龙,伙计们忙着将一匹匹色彩艳丽的布料装车,运往各地商铺。染坊二楼的雅间里,林渊正与几位外地客商洽谈生意,茶香混着布料上清新的草木染香气,萦绕在雕花檀木桌周围。然而,在京城最气派的聚贤阁茶楼里,一场针对林氏染坊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圆桌旁围坐着京城布业商会的几位元老,为首的是孙记绸缎庄的孙德海,他捻着山羊胡,眼中满是阴鸷:“这林渊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商人
景明十二年的暮春,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将京城的青石板路铺成一片朦胧的白。林渊站在林氏染坊的三楼露台上,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运送绸缎的马车,手中的茶盏早已凉透。自三年前染坊开业,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分店已开到了扬州和杭州,可他心中始终有个更大的抱负——改变这个时代的商业格局。“老爷!宫里来人了!”管家气喘吁吁的声音从楼下传来,惊飞了屋檐下的燕子。[比???奇?t中D÷¤文′网±¤ )&最`新{章|o节§更?.2新3¨;快′林渊转身时,正看见一队身着绯袍的太监鱼贯而入,领头的老太监尖着嗓子喊道:“林渊接旨!”明黄色的圣旨展开的瞬间,林渊只觉心跳陡然加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商贾林渊,善理百工,通达时务,特授工部员外郎一职,望其恪尽职守,振兴工商……”老太监的声音在庭院里回荡,林府上下一片哗然。在大胤朝,商人地位低微,能入朝为官者寥寥无几,这道圣旨,无疑是石破天惊。三日后,林渊换上崭新的官服,踏入工部衙门。朱漆大门上的铜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门槛高得几乎要绊住脚步。“这不是新来的员外郎吗?”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渊回头,见一位身着紫袍的中年官员斜倚在廊柱旁,腰间的玉带扣上镶着拳头大的和田玉,“听说你是商人出身?这工部衙门,可不是做生意的地方。”此人是工部侍郎周明远,三朝老臣,在朝中树大根深。林渊拱手行礼,神色不卑不亢:“卑职虽出身商贾,但既入官场,自当以国事为重。,w′b/s·z,.¢o*r/g_还望周大人多多指教。”周明远冷哼一声,甩袖而去,衣摆带起的风掀翻了廊下的账簿。真正开始履职后,林渊才见识到官场的黑暗。工部掌管天下工程、百工之事,油水极厚。他查看历年卷宗时,发现光是修缮城墙一项,就有半数银两不知去向;新制的农具发放到百姓手中,竟都是偷工减料的残次品。更让他震惊的是,市面上流通的度量衡混乱不堪,商户们苦不堪言。“大人,这是城南布庄联名递的状子。”书吏将一摞羊皮纸放在案头,“说米行的王老板用大斗进、小斗出,坑骗了不少人。”林渊翻开状子,密密麻麻的手印触目惊心。他握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经过半个月的走访调查,林渊向皇帝呈上了第一道奏折——《整顿市易疏》。奏折中详细阐述了统一度量衡、规范市场交易、严惩奸商等措施,还提议设立“市易司”,专门监管商业活动。早朝上,当林渊念完奏折,朝堂上一片死寂。“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周明远率先站出来,“自古以来,商贾逐利,岂是人能管得住的?统一度量衡更是劳民伤财,有违祖制!”其他官员纷纷附和,有人说这是“商人乱政”,有人指责林渊“居心叵测”。皇帝却饶有兴致地看着林渊:“林卿家,你且说说,为何非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林渊跪伏在地,声音坚定:“回陛下,商贾虽位卑,却是国之血脉。若任由奸商横行,百姓无以为生,国库亦会空虚。统一度量衡看似小事,实则是稳固国本的大计。”最终,皇帝力排众议,准了奏折,并让林渊全权负责市易司的筹建。消息传出,京城的商户们奔走相告,而权贵们却坐不住了。周明远联合户部、礼部的官员,在朝堂上对林渊展开了轮番弹劾,说他“破坏祖宗法度”“结党营私”。面对压力,林渊没有退缩。他亲自带人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具,在京城设立示范点;又颁布法令,对违规商户处以重罚。有一次,米行王老板顶风作案,被林渊当众杖责三十大板,家产充公。此事一出,整个京城的商户都噤若寒蝉。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当林渊准备推行“轻商税”政策时,触及了贵族们的核心利益。原来,许多皇亲国戚暗中参股商铺,商税一减,他们的收入便大幅缩水。一夜之间,林府的大门被人泼满狗血,匿名信如雪片般飞来,威胁他“识相点,趁早收手”。“老爷,要不咱别干了?”老管家抹着眼泪,“您看您,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遭人记恨……”林渊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穿越前在史书上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