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炤不由啊。露出了奸笑。
“注意点。”朱慈烺提醒道:“你要是在父皇面前这般笑,怕是要被吊起来打。”
朱慈炤悚然一惊,连忙说道:“臣弟晓得,多谢皇兄提醒。”
“此去主要是盯着父皇,有空的话看看怎么打仗,你迟早是要就藩的。”朱慈烺说道。
朱慈炤犹豫了一下,说道:“皇兄,三哥他……”
“神神叨叨的,不知道想什么。”朱慈烺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让他在长陵反省,他倒好,竟然信了佛教。”
“若是三哥想不通,臣弟以为不妨让他出家。”朱慈炤说道:“大理国多有皇帝王子出家,前倭国也是如此。”
“不行。”朱慈烺断然拒绝,又道:“国朝对宗教管理日趋严格,若是有亲王入佛教,怕是会成为千里大堤之蚁穴。”
“总不能一直圈在长陵吧?”朱慈炤问道。
朱慈烺回道:“若是其不能醒悟,便在长陵住着,待其诸子长成后各以郡王就封。”
信教状态的朱慈炯是不可能就封的。
上一个信佛的亲王是瑞王朱常浩,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只为了建庙铸佛像,靡费无数,而流贼进逼汉中时只拿出七千两犒军。
最终就是汉中丢了,削爵除国。
以当今的局势,倒是不担心朱慈炯走朱常浩的老路,但是一门心思拜佛的人怎么可能治理好封地?
诸侯的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皇帝对他们是有责任的,所以分封法里有“凌虐百姓者削爵除国”的规定。
“臣弟请往昌平探望三哥。”朱慈炤说道。
朱慈烺说道:“行,快去快回,后天启程,争取在西域第二阶段战事开始前赶到。”
朱慈炤说道:“皇兄说大军要休整三个月,不必如此匆忙吧?”
正常是的。
大明有的是预备队,调两个屯垦师就能补满各部,然而人员进入后,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最起码军官得熟悉新兵的能力。
至少三个月。
“那是常规用兵。”朱慈烺说道:“你以为父皇的性子能等三个月?”
很可能等不到,不然没必要派监军。
朱慈炤连忙说道:“臣弟即刻启程,待回来再去探望三哥。”
“行。”朱慈烺同意,随即召太子朱和坪。
朱和坪正在听马绍愉跟罗刹人扯皮,百无聊赖,听到皇帝召见,一溜烟跑回御书房。
“父皇,王叔。”朱和坪简单打了个招呼,抱怨道:“谈判像谈天,无聊透顶。”
“详细说说。”朱慈烺兴致盎然地问道。
朱和坪把第二次谈判说了,过程跟第一次差不多,还是围绕“固有”进行扯皮。
“要儿臣说,直接把檄文拍过去,不服就干,就不信罗刹人不服。”朱和坪忿忿地说道。
“殿下,重点不是开战与否,而是殿下在扯皮里听出了什么。”朱慈炤笑着说道:“以臣愚见,陛下令殿下参与谈判,大概也是从废话中提取重点。”
“不错。”朱慈烺点头说道:“朝堂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废话一箩筐,不会抓重点就容易被糊弄,论说废话的功夫,理藩部当属第一。”
要哄藩属国的嘛。
哄,不是骗。
天朝上国,绝不会在说出“我不打你”后打人,而是要让藩属国认为“我不会挨打”后挨打。
云里雾里的功夫,朱和坪有的学呢。
“叫你来,是让你跟你四叔去西域监军。”说着,朱慈烺把战报递过去。
等朱和坪看完,朱慈烺问道:“怎么样?”
朱和坪回道:“皇祖父太冒失了。”
“不错。”朱慈烺点头说道:“你到哈密后,务必盯住你皇祖父,绝不能让他冒进。”
“只怕皇祖父不听。”朱和坪的脸皱成一团,显得很为难。
“殿下不必担忧。”朱慈炤连忙说道:“纵观国朝,唯有殿下能劝太上皇,余者皆不足一提。”
生怕朱和坪不去西域,让他独自面对太上皇。
“孩儿定竭尽全力。”朱和坪说道。
“嗯,要是太上皇不听你的,你就把他胡子拔光。”朱慈烺说道。
到时候我就说是你教的,看你挨不挨收拾就完了。
朱和坪腹诽了一下。
说是不敢说的,免得老爹挨收拾之前自己先被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