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再次积极推动双方的和解。他与蜀汉的新领导人进行接触,商讨重新建立联盟的可能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公元223 - 229年期间,双方逐渐恢复了外交关系,重新建立了联盟,共同对抗曹魏。诸葛瑾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外交事件中,始终坚守东吴的利益,同时又努力维护着三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诸葛瑾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将领,但在东吴的军事发展过程中,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参与和贡献。
在公元200 - 208年孙权巩固江东统治时期,诸葛瑾就开始参与军事相关的事务。他协助孙权对军队进行改革,加强军队的组织建设。当时,江东的军队来源复杂,有原来孙策时期的旧部,也有新招募的士兵。诸葛瑾参与制定了统一的训练标准和军事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前夕,诸葛瑾积极参与军事谋划。他与周瑜、鲁肃等将领共同分析曹操军队的弱点和东吴军队的优势。他提出了利用长江天险进行防御作战的建议,并参与了水军的训练和部署工作。在赤壁之战中,他虽然没有直接指挥作战,但他的谋划和协调工作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火攻计策的实施过程中,他负责协调各部队之间的配合,确保了火攻能够顺利进行。
公元210 - 214年,在孙权向西扩张的过程中,诸葛瑾跟随军队出征。在攻打合肥等地的战役中,他负责后勤保障和军事参谋工作。他深知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积极组织粮草运输和物资供应,确保前线军队的需求。同时,在军事决策方面,他根据战场形势及时向将领们提出建议。在一次攻打合肥的战役中,敌军据城坚守,东吴军队久攻不下。诸葛瑾通过观察地形和敌军的部署,建议采取佯攻和迂回包抄相结合的战术,虽然最终战役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这一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敌军的防守,为东吴军队减少了损失。
在公元215年的荆州争夺战后,东吴与蜀汉的关系紧张,同时还要应对曹魏的威胁。诸葛瑾参与了东吴在荆州地区的军事防御部署。他协助吕蒙等将领加强对荆州的防守,设置防线,训练士兵。在军事防御体系的建设中,他充分考虑了地理因素和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他提出在长江沿岸设置多个烽火台,以便及时传递敌军来袭的消息。同时,在城内加强军事设施建设,储备足够的粮草和武器。
公元219年,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期间,诸葛瑾密切关注战局。当孙权决定袭击荆州时,他参与了整个军事行动的策划。他与吕蒙等人分析了关羽军队的动向和荆州的防守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在白衣渡江的行动中,他负责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保密性和突然性。在夺取荆州后,他又参与了对荆州地区的军事管理,稳定当地局势,安抚百姓,防止蜀汉军队的反击。
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中,诸葛瑾虽然没有在前线直接指挥作战,但他在后方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组织物资运输,保障前线士兵的补给。同时,他根据前线的战报,为孙权提供军事分析和建议。在战争后期,当刘备军队出现破绽时,他建议孙权抓住时机,采取合适的战术,给刘备军队以致命一击。他的这些建议在夷陵之战的胜利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公元223 - 229年期间,随着东吴与蜀汉重新建立联盟,诸葛瑾又参与了对曹魏的军事战略规划。他主张加强边境防御,同时积极寻找战机进行局部进攻。在与曹魏的边境冲突中,他协助将领们制定作战计划,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他提出了联合蜀汉军队对曹魏进行钳形攻势的设想,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设想没有完全实现,但为东吴的军事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东吴的政治舞台上,诸葛瑾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为东吴的内政建设和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200 - 208年,孙权初掌江东大权,面临着诸多政治问题,如地方势力的整合、官员队伍的建设等。诸葛瑾在这个时期积极协助孙权进行政治改革。他参与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建议将一些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孙权的统治权威。同时,他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提出了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包括品德、才能、政绩等方面。他亲自参与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考核工作,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各级政府机构中。
在官员任用方面,诸葛瑾主张打破门第限制,唯才是举。他认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