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那叠纸片,仔细翻阅起来。其中有一个梳着总角的小丫头画得尤其出色——她为安溪织坊设计的标记是一片桑叶缠绕着丝线,既简洁又生动形象,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织坊的业务。
然而,最让人感到惊喜的还是学堂后院新设的“匠童班”。这里有十几个贫家子弟,他们正全神贯注地跟着周铁匠学习如何看图纸。
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一个瘦瘦的小男孩,竟然已经能够熟练地修补一些简单的齿轮了。叶明当即宣布:";每月考绩最优者,赏《天工开物》手抄本一册!";
,!
入夜后的签押房,叶明正在新制的";安阳百业图";上添加标注。突然从《匠作则例》里滑出张字条:";治民如治丝,渐进而成章。";他笑着将字条贴在图上,又添了行小字:";七日后再察市肆,当有新象。";
窗外,夜市刚刚开张。统一的灯笼将街道照得通明,新制的招牌在风中轻轻摇晃。更夫走过衙门时,听见里面传来轻轻的哼唱声,调子竟和孩童们新学的《百工谣》一模一样。
七月初七的晨光刚爬上城头,安阳府衙门前就排起了长队。匠户们摩挲着新领的";匠籍牌";——半个巴掌大的铜牌,正面刻着";安阳匠作";,背面是各自的专长和评级。周铁匠那块牌子上赫然刻着";甲等";二字,在朝阳下闪闪发亮。
辰时整,城南百工坊突然爆发出惊呼。周铁匠改良的新织机正在演示:原先需要手脚并用的综框,现在靠水轮带动;梭子装了弹簧机关,飞窜如电。最绝的是那卷布轴,能自动将织物卷得平平整整。
";这...这抵得上三个熟手女工啊!";老织匠孙婆子颤巍巍地摸着织机,突然脸色大变,";那织娘们岂不是...";
";孙婆婆别急。";叶明拍拍手,十二架小织机被抬了出来,";这是给学徒用的';分步机';。";他演示着拆下一个综框,";专教生手先学投梭,再学踩板,最后学配色。";
正说着,坊外传来嘈杂声。原来安溪来的布商围着新织机竞价,最高的已经出到五十两。叶明却笑着摇头:";这机器只租不卖,月租二两,头年免息。";
午时的市集上,张掌柜正用官斗给客人量绿豆。突然";咔嚓";一声,斗底竟漏了!人群哗然中,叶明蹲下身检查缺口——断痕崭新,分明是被酸蚀过。
";搜。";叶明一声令下,衙役在隔壁杂货铺后屋找出半桶醋和十几个仿制的官斗。这些冒牌货外观相似,但内壁少了防作弊的波纹。
";大人明鉴!";杂货铺老板跪地喊冤,";是周家二少爷给的模子...";
叶明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个铜钱大小的磁石,往假官斗上一贴——竟牢牢吸住了!";真官斗用的是青铜。";
他冷笑,";这铁制的冒牌货,一验便知。";
未时的学堂后院,匠童班的孩子们正在油纸上画新图样。那个梳总角的小丫头突发奇想,把安溪织坊的桑叶标记改成了蚕宝宝抱桑叶,憨态可掬。
";就用这个!";突然出现的布商王老板拍案叫绝,";我出三两银子买这图!";
叶明却拦住欲掏钱的小丫头:";不若这样——图样算你入股,每卖十匹布,分你一文钱。";
说着取出份契书,特意用大字写着分成条款。小丫头咬破手指按了手印,惹得众人又惊又笑。
消息传开,学堂门槛快被商人踏破。有买风筝图的,有订陶器纹的,最绝的是药铺掌柜,非要童儿们画";吃药不苦";的吉祥画。叶明索性在衙门口设了";童样司";,专管图样买卖。
华灯初上时,城东空地支起了百余顶青布棚子。每棚檐下都挂着统一样式的琉璃灯,灯罩上绘着各家商标——蚕宝宝、铁砧子、量斗纹...在灯火映照下在地面投出斑斓光影。
";尝尝';安阳特制';的桂花糕!";曾经在周家帮厨的妇人高声吆喝。
她摊上的糕点模子都是学童设计的,有桑叶形、水车形,最受欢迎的是个小知府模样的,腰间玉佩处特意多加了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