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麟轻轻地扶住沈安若的双肘,使其轻松立起,又朝众将士连连挥手,将士们得到授意后便为学子们发放起了木板和纸张。
“各位学子,今日科举的题目是一个字,这字大家都不会陌生,你们可写出各自见解,其领域不限、大小不论,只要实用且可施行,皆可凭借文章取得功名。”
“对,你们没有听错,无论哪个领域都可以写,农耕也好,冶铁也罢,哪怕是养牛放羊的心得也可。或许,你们会有疑问,难道开科举不是为了选贤任能吗?没错,本王就是在选贤任能,只不过选贤这种事不该局限在特定领域或特定一事上,真要让你们写出什么国策论,恐也没几人能写明白...”
“眼下,我们北疆缺少的不是治国理政的贤臣,反倒是各个行业的翘楚。在毫无基础下,谈治国理政终是空了些,亦争不出个什么结论。此次科举,本王要的是能真正帮到北疆的贤士,亦是能使北疆各个领域突飞猛进的能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所以,这次科举的题目乃是一个“治”字,诸位可各抒己见,以笔下文章见高下。”
众人听后,互望不断,却也在片刻后奋笔疾书了起来。
如果说,文举是以学识和日常钻研见高下,那武举就是一场大混战。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武举的人数亦是三万九千余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共来了三万九千余名考生,他们既要参加文举,也想参加武举,那是一门都不想落下。
这虽有些撞大运的成分——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头皮就是干。
却也映射出了北疆百姓各个不想落于人后的迫切,他们已憋了太久,也已隐忍了太久。
甭管男女老少,也甭管身子强弱,敢于参试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然,“积极”一词又往往只是一句空口号。
在这个世上,多得是迷惘和无助之人,每每遇到问题恐也只会迎来“积极面对”的劝说。
——没人讲明做法,也没人讲明怎样才算是积极面对。
——即便有,也是些空理论,所谓遍地鸡汤,啥也不是。
——这就好比所有人都知道婴儿会长大,亦说着理想型的成长方式,却也直接忽略了如何喂奶,如何避免疾病,更无法因人制宜,解决掉眼前的难关和困境。
事实上,世人皆是消极的,消极亦是每一人的常态。
因为,积极实在太空洞,积极后的结果也实在太不尽人意。
久而久之,“积极”一词也成了毫无情感与同悯心的客套话。
——什么“你要积极面对了”“你要直面问题了”“你不能被困难打倒了”之类的言语全都成了废话,最后,能解决问题的始终都是自己,迎接苦难的亦只有自己。
——当,自己真的挺过一些磨难和困境时,才会赫然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在面对一些苦痛时,不是默默承受度过,就是破罐子破摔直接摆烂。
所以,齐麟并没有遣散老弱病残,亦没有按照体格强弱再分组进行比试。
因为,这本就是战场上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事实即便再冷酷也是事实。
他同样命士卒圈出一片地界,凡出界者一律算淘汰。
以至于武举一开始,便有人不断被推出;待到人群不再拥挤,有了一定空间后,被淘汰出局的人也呈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姿态,有被踢飞出来的,还有被扔出来的,更有被转圈圈顺着惯力丢出来的。
被淘汰的人,的确是狼狈了些。
但在齐麟看来,这世间又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何况,武举意在选出能征善战的武将,将来不单单要驻守各城,甚至还会成为镇北军的将领。
——在战场上,敌人不会因为你老迈而对你手下留情,也不会因你幼小就生出怜悯之心,亦不会因为你是女子便就放弃杀戮。
——事实也刚好相反,敌人反倒专挑软柿子捏,专找女人欺负,因为他们既不想死,又想立下战功。
——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