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说起了三人各自的命运。
乡试终于落下帷幕,那紧张而又激烈的氛围仿佛还萦绕在心头,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三人前行的步伐。
他们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秋季会试。
经过数日的奔波,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
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与光芒。
当他们初次踏入这片土地时,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
只见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一辆辆马车、牛车、轿子川流不息,如同一条条流动的彩带。
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形成了一片热闹非凡的人海。
耳边不时传来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以及孩童们欢快的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
道路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建筑,有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有的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或典雅古朴,或华丽繁复,无不展现出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匠心。
尤其是那些朱红色的大门和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主人家的尊贵身份和地位。
仰头望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
屋顶上覆盖着琉璃瓦,色彩斑斓,犹如一片片绚丽多彩的云彩。
飞檐斗拱精巧别致,形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给整个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几人走着走着,差点迷失在这繁华的都市之中。
他的两位师兄,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户,可是到了京城,仍旧像土包子一般,东张西望个不停。
特别是司马相如,他是最受震撼的那个。
他家境贫寒,要不是师父免去他大半束修,他连学院都上不起。
他从小离开泗水镇的次数都有限,更别提京城这等繁华之地了。
初到京城,三人之中年岁最长的苏念,带着他俩投奔了他在京城的某位亲戚。
算起来,这位亲戚还是苏念的堂叔,关系并不算太远。
只是人家位高权重,已经十几年未曾归家了。
苏念一家人与这位堂叔也只有书信往来,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叔长成什么样子。
他听父亲曾说起过,自己这位堂叔在中书省任职,好像是给当朝宰相干活的。
具体是什么职位,他就不清楚了。
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打听,三个人一路走走停停,足足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几乎穿越了大半个繁华喧闹、人来人往的京城。终于,在内城那片专门供朝中百官居住的区域里,寻到了这位堂叔的府邸。
苏念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恭恭敬敬地将那封精心准备好的书信递交给门口的守卫。
然而,从这一刻开始,等待便成为了他们接下来要经历的事情。
三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门外,眼巴巴地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西斜,夜幕悄然降临。
直到华灯初上,夜色渐深,才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慢悠悠地走出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苏念等人后,不紧不慢地领着他们走进了这座府邸。
一进入院子,苏念的心就不由得沉了下去,因为他发现自己那位堂叔竟然没在府上。他的书信被转交到堂婶手中。
可是,让苏念倍感失望的是,他那位堂婶甚至连面都没有露一下,只是通过管家传话,吩咐将他们三人安置在府中的一处偏僻小院里。
随后,管家倒是还算客气,派了几个仆人给他们送来一些简单的吃食。自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来理会过他们。
此时的苏念,脸色阴沉得可怕,显然对于自己所受到的这种冷遇和怠慢感到无比愤怒。
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
心中的愤愤不平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越烧越旺。
相比之下,司马相如和楚幽二人则显得淡定许多。
对他们来说,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不至于饿着肚子,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尤其是当看到这间屋子虽然地处偏远,但里面的家具摆设却是相当精致漂亮时,更是觉得心满意足。
就连床上铺着的被褥,也是用崭新柔软的棉花制成的,睡上去一定非常舒服。
所以,察觉到了苏念情绪不佳,他们反而劝说起了对方。
苏念经过两人的一番开导之后,也逐渐认清了现在的处境,接受了现实。
经过三天的等待之后,苏念的堂叔,终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