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禾却深知,姨父是因为此次济世堂出事的缘故,出了这种事,终究是因自己而起。虽然最后众人平安归来,济世堂也已重新开业,沈云禾心中依然感到自责与内疚。
李云逸却赞同父亲的做法,他认为李川年纪逐渐大了,回老家安享晚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川装上行囊,拉着几大马车的东西,浩浩荡荡出发了。
临行前,姨母不舍地拉着沈云禾的手道:“云儿,有空来芙蓉镇,我和你姨父、妹妹在家等着你。”
沈云禾点点头,目送姨母马车渐渐离开视线,风儿吹起,扬起裙摆,似乎无言诉说着离别衷肠。
听姨母讲,姨父故居在距离上京城数十里的芙蓉镇,芙蓉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因镇上居民大量种植芙蓉花而得名,芙蓉花通常每年八月至十一月开花,花开时花形大而美丽,色彩鲜艳。每年到了此时,芙蓉镇的景色便美不胜收,吸引不少前来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驻足欣赏。
芙蓉不但花形美丽,还因为有广泛的药效被世人喜爱。芙蓉镇土地肥沃,空气湿润,除了种植大量的芙蓉花外,还种植着其他各种各样的草药。
姨母去了芙蓉镇十日后,沈云禾收到来信,信上说他们在芙蓉镇已安顿好,李川在自家土地上开荒,准备种植草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沈云禾折好信,放入抽屉里陷入了沉思。姨父的生活很是让她向往,古有陶渊明先生写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雅趣,“豆苗稀”可见陶渊明先生不算一个合格的农夫,可是又有谁在乎?也许这种怡然自得的雅趣,才是精髓所在,让人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