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点,”袁继咸表情中带着一丝无奈,“此番平辽有十位总兵,两位指挥使,还有一支不老实的关宁军。平辽大军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王永吉小胜依,大胜难啊!”
“陛下让他担任总督的目的并不是收复辽东,而是借机试试辽东的水有多深!”
李定国一脸惊恐:“陛下用...用十六万大军试水?这些可都是大明精锐啊!若是重蹈松锦之战的覆辙,恐怕...”
袁继咸拍了拍李定国的肩膀:“放心,或许会吃败仗,但绝不会全军覆没!”
“先生为何如此笃定?”
“你觉得陛下为何要在京师誓师?”
“学生不懂...”李定国挠了挠后脑勺,一脸困惑。
袁继咸再次拍了拍李定国肩膀:“等着看崇祯十七年邸报吧,到时候自然会知晓!”
李定国施礼道谢。
眼看时间已经接近晌午,李定国在摆了一桌酒席向袁继咸告别。
三天后。
他率领两万预备队踏上了荒凉的河南。
这里有千里沃土,却因为战乱和旱灾导致人烟稀少。
虽然一直都在向河南移民,但恢复往日的繁华需要漫长的时间。
千里之外的京师,繁华依旧。
“来瞧一瞧看一看了啊,红枣十文钱一斤!”
“荔枝,五十文一斤!”
“老母鸡,七十文一只!”
“葡萄,四十文钱一斤!”
(以上物价来自《宛署杂记》,此书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作者沈榜在万历十八年担任顺天府宛平知县,他详细记录了京师当时的物价。)
四月二十六,京师大街。
一个平辽总督,一个登州巡抚,十位总兵,两位指挥使还有一帮副将正在逛街。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来京师,也不是所有人来了之后都有机会逛街。
一帮人虽然穿着便装,但是身上携带的气势非比寻常。
路边的小商贩看到他们的身影后纷纷闭上嘴,不敢吆喝,生怕惹了不该惹的人。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走在最前面转身说道:“诸位,街上的东西随便拿,我们付钱!”
听到李若琏这么说,这帮武将们彻底放飞了自我。
总兵们还好,毕竟职位在那摆着,做不出过分的事。
可他们手底下的副将就不一样了。
冲到街边连吃带拿!
他们不缺钱,但很多东西有钱也买不到。
也只有在繁华的京师才能见到这么多品种的吃食。
商贩们刚要反抗,周围身穿便装的锦衣卫拿着钱走了过来:“别吵吵,多少钱?我给!”
一番扫荡后,武将们心满意足的离开大街,回到驿站休息。
李若琏则把他们的言行举止全都记下来,书写成册。
这些资料并不是给武将治罪的,而是给崇祯做参考。
至于参考什么,李若琏就不得而知。
四月三十中午。
崇祯在午门外设宴招待群臣。
洪武早期,宴请群臣的地点是南京皇城谨身殿。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宴请地点改为奉天殿。
宣德时期改为午门外,后成定制。
午门外,尚宝司的官员正和尚膳监的太监们摆放桌凳。
最中间是崇祯的御案。
御案南面摆着两排桌子,东面一排,西面一排。
教坊司奏乐歌于旁,设大乐于侧,舞杂队候在远处。
午门外热闹异常。
不多时,官员在太监们的引导下开始入场。
参加宴请的有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平辽总督以及参与平辽的十位总兵,一位巡抚,两位指挥使。
在太监的指引下,平辽总督和一众带兵的文臣武将们来到午门西面。
此时五军都督府的武将早已来到现场,并坐到前面两张桌子旁。
王永吉看到桌凳后微微一怔。
他虽然没参加过皇帝宴请,但听别人描述过场面。
在他的认知里,每个大臣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今天不同,每张桌子后面摆着两个凳子。
显然是两人共用一桌。
皇上竟然节俭到这种程度了吗?
其他武将跟着陷入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