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美日参战比是五比一,但伤亡比却是一点二四比一。
如此战损比,让美国不由得对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充满担忧。
如果按照硫磺岛战役的损失,美军要想登陆日本本土作战灭亡日本,可能要付出上百万士兵死伤的巨大代价。
而理论能够顷刻灭亡日本的大杀器,目前仍在研制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武器最终能否研制成功谁也不确定。
所以继续逼迫日本投降的地面进攻依然不能停下。
1945年4月1日,冲绳岛战役打响。
冲绳岛距离日本主体本土九州岛仅有六百三十公里。
对日本而言,一旦冲绳岛失守,美军依靠这处前沿基地,便可彻底掌控日本本土周边的制海和制空权。
冲绳岛战役也成为了二战日本投降前夕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
此战美军投入约五十四万兵力、一千五百余艘战舰、两千余架飞机。
日军则投入了约十万守军。
此战日军再一次凭借坚固工事和自杀式攻击,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十万余日军几乎全部战死,美军也伤亡七万余人,并且阵亡了一位中将。
战役最后冲绳岛被美军占领,为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重要基地,加速了日本投降进程。
而在冲绳岛战役进行的同时,二战另一端的欧洲战场上,德国也在苏联和英美联军的东西夹击之下败局已定。
1945年4月21日,苏联红军突入德国首都柏林。
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
同日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5月7日,德国代表在法国兰斯签署无条件投降书,5月8日24时生效,这标志欧洲战场战事告终。
法西斯德国战败投降后,日本也即将赴其后尘。
冲绳岛战役失败后的日本,喊出了“一亿玉碎计划”。
妄图驱使日本全体国民,甚至包括妇孺进行自杀式抵抗,以拖延战败时间,避免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拒绝接受。
而在发布波茨坦公告的十天前,美国研制已久的大杀器终于研制成功并进行试爆。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诞生。
在劝降无果后,美国将第一颗用于实战,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通过轰炸机空投到了日本重要城市广岛。
原子弹是一种基于核裂变原理释放巨大能量产生杀伤破坏效果的核武器。
(原子弹具体原理和生产方式后续写到我国596工程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时会提及,但这种科技大家也不能指望我真的写得多仔细,不过只要代入为天幕能给古人讲透彻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天幕文不能有背后主角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逻辑上不能自洽,影响代入感。)
原子弹的威力极为惊人,以世界上第一颗投入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为例,其核心装有的铀-235重量仅有六十四公斤,弹体整重约四千千克,长约三米,直径不到一米。
但其爆炸威力相当于一万五千吨tnt当量,爆炸后产生的火球直径约为三百七十米,以爆炸为直接有效杀伤的半径约为一千七百米。
虽然看似这第一枚原子弹的爆炸有效杀伤半径似乎没有那么惊人。
但其瞬间释放的超高温高压冲击波,可瞬间让人体器官受损、建筑物倒塌砸人,在较大范围造成间接严重伤亡。
并且其强光和热辐射可致大面积烧伤,引燃易燃物引发火灾,哪怕是在超出原子弹有效杀伤半径外目睹爆炸,都可致人瞬间失明。
尤其是原子弹最主要的威力体现之一核辐射,在“小男孩”半径三十公里范围内的任何人和活物,都会在爆炸之后的几天内出现严重的核辐射病症,并在之后必定导致死亡。
因为核辐射造成的中子流与辐射射线极其微小,且距离辐射源越近越密集,辐射粒子可直接撞击维持人体合成蛋白质与维持正常运转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这些辐射粒子会使细胞无法正常分裂、修复,引发细胞死亡或变异,若变异细胞失控增殖,便会致癌。
原子弹多重杀伤原理,也是小男孩这种初始版本小威力原子弹,最终却仅靠一次核爆就造成了超过十万日本人死亡的原因。
当日本统治阶层获知这个消息时,震惊之余纷纷觉得这是消息有误,但经多方确认属实之后,才惊恐万分地相信了这一事实。
但日本依然以常规的认知认为这是美国基于常规炸弹研制的某种新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