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为了使他忘记自己是谁,大家商定:就说他是大家捡到的孤儿,大家轮流养着。后来长大了,结婚了,大家商定称他姓向了。从此,山坳村由这六个人发展起来。
其实山中有不少的逃难的人。各自都拼命地往大山深处逃,并隐居其中,从此过起类野人的生活。
也不知是这些人幸运或是不幸,更不知的是这个“少主”是幸运还是不幸,居然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生存下来了。然而,从此以后,慢慢的,这个少主从这五个家奴的心中淡出去了,成为口头上的少主。又慢慢,这五个家奴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子女了。家奴的子女们与少主成了发小,成了哥们,成了亲家。一代又一代过去了,主上的向姓还在,但只是一个姓氏而已了。加上,相互间互成为亲家,主上不主上也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然而他们之中的有一家,即看门的那一个芭姓人家,也不知是祖上从业关系,还是基因关系,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几乎都是单丁独传。他们的一代代中也做了努力,孩子生多也好,生少也好,但是总终在山坳村单丁独传。据说,有芭姓人逃出山坳村到山外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不知是找不到回来的路,还是没有回来找过,还是没有活下来。总之,我们芭家,或且说芭姓人在全国很少很少,所说芭姓在全国姓氏排名为1811名。
之后,经历了元朝,又经历明朝,再经历清明,到后来民国,800多年过后,山坳村发展成为六大姓氏,有4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人口变多了,但生活依然很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