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电影了,再加上这次的救援行动,《地下三千米》多了其它电影不可能有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听到大家的期待和支持,林源心中的大石头完全落地了。
其实他原本想要表达的是对于孟涛和约翰斯顿导演的感谢,毕竟他们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到卡隆奥斯洞来拍摄电影。
无论是从诚意还是勇气,都令林源感动。
但是他知道与其感谢孟涛和约翰斯顿导演,不如趁着这个记者会的全球关注,好好的帮他们宣传一下电影。
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拍出来的电影,被更多人知道和喜欢,这才是最佳的慰藉方式。
“好了,三件事情说完。我今天在记者会上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的对我的喜爱和支持。”
看到林源坐下,现场的记者们都着急了。
最关键的那个呢?
你不说,是打算急死全世界翘首引盼的粉丝啊。
“林源先生,你能详细的叙述一下在整个洞穴中的经历吗?这么惊险刺激的旅程,是全世界粉丝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法新社》的记者站了起来提问道。
林源笑着说道:“我知道大家很关心这一段旅程的经历,但我希望大家的目光不要仅仅只停留在我的身上。
本次救援活动中,有许多救援团队成员,也同样是了不起的英雄,你们可以试着挖掘一下他们的故事。
相信我,那些故事也同样很精彩,不会让你们失望。”
见到那名法新社的记者还是很急切,林源继续说道:“如果你们非要知道我的经历,我建议你们可以采访一下亨利先生。
这次的救援行动中,亨利先生基本上是全程跟随我行动的,他来讲述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肯定比我更加公道客观,也更加合适。”
“为什么?由您直接讲述不是更好吗?”法新社的记者傻憨憨的问道。
林源:……
果然是憨憨的法国媒体。
这种英雄主义题材的征服危机之旅,一般不会有主角来亲自口述的。
因为太过于夸张了,又是自己来说,难免有自我夸耀的嫌疑,可信度也会相应的降低。
林源一想到,由他来描述自己如何英勇,如何不畏艰险,就尴尬的直扣脚趾。
当然是通过亨利来描述事件经过,并且夸奖他最合适了。
事实上,由亨利来还原整个救援过程,是最佳的不二人选。
首先他是救援队的指挥之一,在林源抵达前,他就已经在洞口组织后勤就救援好多天了。
由他来描述,可以完整的叙述救援行动的开始,发展以及最终因为林源加入后,克服了那些难关,使得救援进度突飞猛进。
其次是亨利也有头戴摄像机,拍摄了大量林源行进中的画面,可以更好的展现林源在洞内的活动。
最后就是林源不自己讲述,还可以更加低姿态,显得谦虚不居功自傲。
在整场发布会中,始终在感谢和提及别人,却唯独不彰显自己。
这种行为,完全就是“爹味”和“油腻”的反义词,能够更大限度的获得大众的好感。
而对于亨利来说,这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由他来叙述洞穴探险的经历,亨利也能够获得更大的名望。
林源建议他,记者会之后还应该趁热打铁出一本书,书名就叫《我和林源,一同经历的地下生死关》。
凭借着事件和林源的热度,这一本书就能让亨利名利双收,下辈子衣食无忧。
这也是林源对于亨利的感谢方式。
这一趟的卡隆奥斯洞之旅,亨利真是对他尽心尽力了。
林源始终无法忘记,亨利在22小时没睡觉之后,陪着他一起挤进F通道的缝隙之中的情谊。
于是,当着所有记者的面,林源笑着说道:“亨利先生真的是最合适的讲述人员,你们就不想看到他拍摄的,我在洞穴中爬行的画面吗?”
“想看!当然想看!”台下的人群高呼道。
“那可是亨利先生拍摄的,想看你们只能找他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亨利先生,以及约翰斯顿导演和孟涛。请原谅我要先走一步了,这几天我实在是太累了,现在不得不去休息一下。”林源说道。
听到林源的话,所有人才想起,这是一个进洞之后连续奋战了多日的疲劳战士。
林源笑着站起来,挥挥手和台下的记者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