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拾起笔,还给了她,顺便将视线移到她卷子上,目光一扫,前几个文化常识的选择题只错了一道,挺不错的,我忍不住勾了勾唇角。
就这么一个小动作,也恰好被申敏捕捉到,反问我:“老师,我前面做得还行吧?”
“嗯。挺好的。”
话音刚落,她眼睛骨碌转了半圈,说:“我有个主意。”
“什么?”
“把韩小苒也叫上,你男朋友肯定同意。你看,她这工作都是你介绍的,是不是?”
我愣住,看她半天——这主意是不错,钱呢?
合着她一小孩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我笑了笑:“馊主意。”说着,用笔尖轻敲了敲她的脑袋,“爸爸带女儿出去旅游,你们分享亲子时间。那我们成什么了?不合适的。”
“什么什么啊。”她小声嘀咕,“你们成年人就是想的多。干什么事都是畏畏缩缩的。”
说罢,她又嘀咕了一句:“我爸也是……”
我不提这个话题了,用笔尖敲了敲卷子,“好好写啦。写完开一把,今天时间够,你可以打一局pk赛。”
她瘪瘪嘴,无奈地配合,毕竟这提议也不错。
卷子做得挺快,不写作文,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前面的得分按比例折算,并没有上90,我松了口气。好像因此就不必兑现及格就陪她一起去旅游的承诺。
主要是议论文做得太差了,记叙文更差,她常常抱怨试卷上为何总出这种老掉牙的文章:什么翻山越岭去上学啦;什么一家人一顿饭只能抢一条鱼吃啦;还有农村里的学霸儿子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父亲啦……
申敏的经典吐槽:现在中国人的生活还这么苦吗?出题的人是没去农村调研过吗?
总之,阅读理解在申敏这里,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字我都认识,就是不理解”,我只得安慰她,“你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下次试试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她的脸又拉长了,笔都咬得嘎嘎响。
喜欢不想上班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