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裁员与开源
跳到地第六遍,两个姑娘已经娇喘微微,香汗淋漓。
偏偏这种时候,文艳已经记住了大部分歌词,已经开始和小苇合唱,充分体现出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七遍唱完,两人不约而同抱在一起,慢慢瘫倒在地板上。
“那家伙走了吗?”
“好像走了。”
“卧槽。累死我了。”
“服了么?”
“文艳。你真牛。”
“你也不差。”
“可我还是不喜欢你。”
“我也一样。”
接着,干爹和姜英英赶来,陪了小苇一整天。随后,海涛也赶到,陪了小苇一晚。
紧跟着,西县几十个人包公交车过来看望。
还是普遍吃不饱肚子,依然有不少食堂面临断炊。
也有不少地方的大食堂已经自行解散,将粮食分到各家各户。
因为小苇在调查时就吩咐过,对解散大食堂,不提倡,也不制止。
即便她清楚所有大食堂会在年后全面结束,清楚早解散一天意味着什么,但鬼知道现在提倡结束会有什么后果。
这句口头吩咐就已经冒了极大的危险。
柏林墙被推倒前,还有人被打死呢。
指望这个地方的人把枪口抬高一厘米,几率微乎其微。冒险等同于作死。
县镇级工业和各种合作社依旧处于大半停滞阶段。
小苇在医院待了十天,浑身消肿了才回到养殖场。
养殖场安保人数提升到二十人,篱笆围墙逐渐改建成铁丝网水泥柱的。
小苇又恢复到靠在秋千架上拉二胡的状态,训练嘉云也重新成了日常,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不管怎样,体验了一次被冤枉到生不如死的感觉,也算没有白活。
和整个大地一样,半死不活地总算熬到了秋收,经过一次杂交的稻穗,展现出肉眼可见的丰盈,一些蔬菜瓜果改变也比较明显,但大部分品种都比较失败。
石明松他们却很兴奋,认为可以逐年多次杂交,种子数量也会成几十几百倍的增长。
小苇知道,种子改良是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年都不一定见效。
在这个激情澎湃的时代,恨不得一步就能实现星球互动,飞出银河系。能不能允许供养这么多人做“无用功”,是个很大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本就是投资巨大收效甚微的项目,会不会被扣上浪费资源尸位素餐等罪名,委实难以预料。
小苇觉得要趁早打算,为保证试验能顺利进行,必须尽快实现自给自足。
这次小苇出事,由于省军区的参与,市委增加了养殖场的工资和福利,又增加了二十多人,农业组人数已有九十多。
饶是这样,还不断有人要进来。
秋种时,小苇提出来年用一块地搞棉花试验,将边角地移栽桑树准备养蚕。
棉花和养蚕可以说是最烦最累的种植,成天都要忙个不停,收获时候还得挑灯夜战。
农业组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这当然在小苇的预料之中:“那就裁员吧。有机械耕作,实在用不着这么多人。大家都很清楚,真正搞试验,我们一个组足够。外面绝大部分还吃不饱肚子,与其被上面认定尸位素餐,责令解散,不如我们先拿自己开刀。”
场长说:“小季说的确实是事实,尤其秋种夏收后,基本上没什么事。如果不开源节流,闲着拿工资,肯定会有人眼红举报,大家都玩完。”
有人很快提出,要开也是开新来的,还有胡乱瞎搞专门拖后腿的,老员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胡乱瞎搞拖后腿,显然是在针对不肯吃苦又喜欢投机取巧的农校组。
农校组则以试验允许失败反驳,第一次失败不等于永远失败。
其他组则认为玻璃房组已经证明是错的,他们还要坚持,并以种子床为例,白白耽误了一年,损失粮食以百万斤计。
小苇已经把火点燃,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事了。
当然,秋种后,小苇这个组也会清闲。不过不要紧,她早就让桂秀搞了五台缝纫机,继续她的服装生意,积累资金搞别的事。
反正不能让人闲着。
裁员还是开源的争论还在继续,小苇这个组已经热火朝天地做起了服装。
小苇这个组女人多,从设计到成品都会,其他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