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可能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已如此的惊讶,这周建安居然还在担心这茶具。
其实就算没有周建安说这番话,崇祯都相信张献忠这样的流寇是绝对还会反的。只是崇祯压根就没有想过时间会这么快!眼下已经是三月底,眼看着就要进入四月,而自已又打算将九镇精锐调入辽东,要是这个时候张献忠他们反叛,就左良玉一支军队,能够抵挡得住?崇祯同时还想到了周建安之前说的话,若是调九镇精锐到辽东,对于大明不仅没有半点的好处,甚至还有可能让为贼寇做了嫁衣?崇祯对这句话有些半信半疑。一半的相信,那是因为这句话是周建安说的,要是换做其他人,崇祯就该多想了。例如这句话若是孙传庭或者是洪承畴说出来的,那么崇祯就会想,是不是这两人不想交出手中的兵力?而且崇祯很有可能因为此事发难,处罚两人。这就是他们与周建安的差别所在。看着周建安,崇祯再次问道。“建安,这件事你为何如此笃定,朕说的不是他们反不反,而是时间!”“回陛下,很简单,时机!造反的时机!其实不用陛下调九边重镇精锐,如今九边重镇的精锐其实尽数皆在京畿附近,这已经是事事实,而陕西,河南,湖广一带兵力十分空虚,此时此刻绝对是张献忠他们最好的时机。至于臣为什么说是三个月以内,臣只能说是猜的。”周建安说完便坐了下来,不再说话,而崇祯也坐了下来,而后从又猛的起身来到一旁的架子上翻找着什么,一小会时间,崇祯便从上面找出了好几本折子。“建安,你看看吧。”将折子递给了周建安,崇祯再次坐了下来。这些折子几乎都是罗汝才和张献忠驻扎两地的当地官员们递上来的,而里面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说着张献忠,罗汝才两人在当地的所作所为,更是认为其必反。其中便有谷城县令阮之钿,湖广巡按御史林铭球的折子,在其中更是列举了好几点出来证明张献忠必反。而周建安看着他们列出来的几点,确实,就凭这些,张献忠也必反。崇祯看着那几封折子,叹了口气。“朕又不是傻子,林铭球两人都说的如此明显了,朕若是还看不明白,那就真的是傻子了,可又如何?实在是没兵啊。”崇祯跟周建安说话越来越放得开,而如此崇祯也显得格外的轻松,要知道他这些年来可没有一人能够这样和他说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别人也不敢、伴君如伴虎,很有可能前脚说完,后脚就给你来个抄斩。周建安合上了折子,此时他也其实觉得还有办法,可他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而崇祯看着周建安看完之后没有说话,也是有些疑惑的看向他,可周建安仍然没有说话,东暖阁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可崇祯还是忍不住问道。“建安,你看完了,没有些什么建议?”“这,,,臣不敢说,这些事也本就不是臣能插手的。”周建安赶紧解释道。 崇祯却摆了摆手。“这乾清殿附近数十米内就只有咱们叔侄两人,有什么话你大可直说,放心,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崇祯说的很轻松,可周建安听着叔侄两人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跳动了一下。“崇祯不会是知道了吧?”他心里暗想,可是看崇祯此时仍旧是紧张的看向自已,他也觉得自已这是想多了,组织了一下语言,周建安这才说道。“行,陛下,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别说臣僭越了。”“快说快说,朕怎么会。”崇祯连忙挥了挥,见他有些等不及了,周建安继续说道。“陛下,臣觉得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调兵一时半会也是来不及的,不过在湖广和河南,都有朝廷的兵力,虽然不是很精锐,不过对付流寇们却是十分足够了。可是臣觉得这还得取决于他们的顶头上司是谁。”“你的意思是,熊文灿不行?”崇祯皱眉说道,周建安只是笑了笑,也没点头,也没摇头,自已只管胡说,这种做决定的事,还是要崇祯自已来才是。而关于五省总理熊文灿,巡按御史林铭球更是上奏弹劾过,不过都被崇祯给压了下来,留中不发,主要还是考虑湖广的剿贼形势。可周建安这么一说,崇祯就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起来了。“换熊文灿很简单,可又换谁?而且这道消息一到,恐怕张贼就直接反了。”崇祯有些无奈的摊着手,说起来大明文臣武将都不少,可是一到要用的时候,崇祯又想不起来到底用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