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润等人在路上大约走了三天的时间,一片巍峨的山脉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殿下,前面就是神农架了。”在前面探路的卢凌风纵马回到李重润的马车前。 一路上,有卢凌风等人的护持,再加上苏无名给他们准备的告身路引,这一路上走的还算顺利。 自从离开了控鹤监的地牢,李重润每时每刻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直到他的船过了金丝峡,虽然终于有了一些安全感,但谢雨氤的安慰又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 如今,谢雨氤终于恢复如初,而且闭关了。 特别是这一次能够收服徐亚雄、秦克敏等人,这些人重新聚集在‘天策上将’府的大旗之下。 这让李重润终于感到自己在波诡云谲的武周末年,有了一些自保之力。 这几天,李重润感到前所未有的空闲,趁着赶路的时候,一路看着虬髯客送给他的《昆仑上清决》。 《昆仑上清决》一共分为五卷,分别是炼体习武、炼气修神、炼器术法、洛书堪舆、八卦易经。 最前面是整本书的总纲,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来历。 据说,当年周穆王崇尚仙道,于是,驾着由八匹神马所拉的车,进行了西巡。 在昆仑山遇到了西王母,因为他是黄帝的后人,而西王母也是受黄帝点化得道的,为了表示谢意,将自己修炼的法诀赠送给了他。 周穆王回到镐京之后,勤于修炼,十年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周恭王。 那八匹伴随自己的神马也蜕化成龙马,便架着龙马所拉的马车,飞升到了仙界。 周穆王飞升以后,他留下的《昆仑上清决》便一直收藏在周朝的‘守藏室’(即周王朝的皇家图书馆)之中。 后来,老子在任‘收藏室’史(即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得到了这一部《昆仑上清决》,并在它的基础上,写出了道家经典《道德经》。 而后,老子的学生庄子继承了这部《昆仑上清决》,并在它的基础上写出了《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道家经典。 前秦时期的神仙家、方士大所修习的道术、术法,大多数来自于这本书。 李重润翻看着《昆仑上清决》,最终他绝望的发现,在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自己除了‘炼体习武’之外,其他的四个部分根本看不明白。 比如,在‘炼气修神’、‘炼器术法’、‘洛书堪舆’中,多次提到的‘炁’,他始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而最后一个部分‘八卦易经’提到的推演运算,更是需要‘炁’的加持,才能够支撑人的大脑可以达到如此高速的运转。 李重润准备下次遇到虬髯客的时候,再向他请教什么是‘炁’。 在这之前,他只能先按照书中的记载,先自行‘炼体习武’。 所幸在《昆仑上清决》中也提出了,人的身体是‘炁’的载体,越强壮的身体内,便可以承载越多的‘炁’。 在《昆仑上清决》中指出,‘炼体习武’的境界共分为三重,分别是后天、先天和陆地神仙。 而这三重境界,又分别分为九流。 第七、八、九流为初阶,第四、五、六流为中阶,第一、二、三流为高阶。 每一个大的境界跨越,还有一个半步伪境界。 比如,后天一流的高手,在其身体和体内的功力达到了先天境界,但自身的战斗意识与技巧还没有达到先天境界时,一般会被称为半步先天。 在《昆仑上清决》中,有对于‘炼体习武’每一个境界详细的描述,这让李重润看得津津有味。 第一重:后天境:练至大成者,身轻如燕,力大无穷,三米高的院墙可纵身而上,千斤重的巨石能一掌劈开。 初阶:健步如飞,臂力惊人,碗口粗的小树,能一拳打断; 中阶:力大如牛,迅猛如豹,普通三五个汉子近不了身; 高阶:威猛如龙,力大如象,十余个中阶都不是对手。 而这后天境的九流的修炼,又分为:塑肌体、锻骨骼、通经脉、养气血、凝意识、树威势、造五识、开慧根、得心意。 李重润看得入神,可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原来,师父虬髯客给他的这本《昆仑上清决》,只有第一部分。 ‘炼体习武’只能到后天境高阶一流,而关于炼气修身、炼器术法、洛书堪舆、八卦易经也都是入门。 在练气修神篇中,将境界也分为练气筑基、不灭金丹、化丹成婴这三个境界,而李重润手中的《昆仑上清决》,只有练气筑基的练气和修神的功法。 至于炼器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