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扯中枢及地方的权力构架调整与改革,注定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毕竟这是对大明过去两百余载下,展开的一次大手术和大切割,其中涉及到的利益众多,故而就出现质疑、抨击、反对……
为了确保此事能够做好,就必须要有转移矛盾与注意的渠道,从而减轻对应的压力与负担。
对内掀起的吏治整顿,对外发动的征伐东倭,无疑是极好的帮到了大明,这使得因改革而产生的种种风波或影响,总会有一部分被转移出去,继而使得有些势始终无法凝聚为一股力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一年光景流逝,大明在波涛汹涌下来到了天启十二年。
八月的气温炎热,蝉鸣不绝下,让人是心烦意燥。
跟紫禁城比起来,在酷热之下,西苑要更适合居住。
玉熙宫比之外面要凉爽不少。
“还是陛下英明啊,在一片反对声下,力挺内阁,推动地方改制一事,促成了甘肃与宁夏的析出设承宣布政使司,明确了改南直隶为江苏、安徽两省,针对各省辖地进行调整,不然的话,就过去这一年啊,中枢指不定要背负多少沉重负担呢!”
“的确,谁能想到继湖北发生了地震,此后这一年下来,水灾,旱灾,蝗灾,冰灾,雪灾、地震等竟交替在地方出现,受灾地涉及我朝半数承宣布政使司,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各地府州县受灾不同。”
“是啊,这地方要敢不改制的话,就等着地方间相互推诿吧,别的不说,就属于某承宣布政使司所辖府州县,但却归某某巡抚府管辖,这彼此间的官司就少不了,地方改制了,这连推诿的机会都没有了。”
“是这个道理,哪个承宣布政使司上就有对应的督抚府,哪怕是想要扯皮,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扯这些。”
“有啥好扯的,中枢在各省派驻赈灾直属厅,各地督抚对其只有监察权,但却没有管辖事权,没有灾情下,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宜,可一旦出现灾情了,谁要是敢动心思,导致受灾地赈灾不及时,就等着……”
大殿之内,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燃等一众王大臣聚在一起,受朱慈燃的影响,一行人在等待天子驾临时,聊起了关于地方改制的种种。
过去这一年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中枢是这样。
地方是这样。
尤其是在推动各项改革与调整下,大明所辖地方还时不时出现灾情,这对中枢也好,地方也罢,都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与困扰,但好在这一切啊,就在这种境遇下过去了。
当然这并不表示一切就高枕无忧了,就可以有所懈怠了,只不过到眼下啊,有些事可以松口气了。
“一个个聊的挺开心啊。”
一道声音从殿外响起,叫朱常淓一行当即转过身。
“臣等……”
可就在他们行礼之际,当看到了天子身边站着的人,朱常淓们有一个算一个,无不睁大了眼睛。
“检哥儿!!”
“信王!!”
大殿内响起道道惊呼声。
“诸君,别来无恙啊。”
在朱由校的笑看下,朱由检朝前走了两步,笑着看向面露惊愕的众人,这一别就是一载,看到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烟、朱术桂他们时,朱由检的内心是很高兴的。
“检哥儿!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率先反应过来的朱术桂,快步朝朱由检跑来,眉宇间透着难掩的关切,伸手抓住了朱由检,“这都快瘦脱相了,你这去地方不是巡察嘛,怎么这样不照看好自己啊!”
“是啊!”
朱由栋紧随其后道:“送进京的信中,你也没提及这些啊,你在各地巡察是经历了什么,过去那些,是不是有不少都是报喜不报忧啊!”
“王叔您……”
“要不是跟陛下一起过来,你这样我还真不敢认了……”
朱慈烟、朱常淓他们也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看向朱由检的眼神是带有心疼的,离开京城时的朱由检,脸还是圆润的,可当再看到朱由检时,这脸瘦的颧骨都出来了,下巴还很尖,这如何能不叫朱术桂他们心疼啊。
‘过去这一年真是太难为他们了啊。’
站在一旁的朱由校,在看到这一幕幕时,在听到他们的对话时,脸上的笑意没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感慨与唏嘘。
说实话,再见到朱由检时,朱由校也是吓了一跳,这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憔悴了,瘦脱相了,变得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