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能丧命,因此立刻下跪。
喜宁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一是可以用来控制朱祁镇,二是能提供大明的情报。
然而,后者随着锦衣卫的大肆抓捕内奸,瓦剌留在大明内部的情报网络已被彻底摧毁,喜宁根本无法联系任何一个同伙,这份价值早已化为乌有。
至于前者?
朱祁镇自认为自己很重要,每日吃喝玩乐,逍遥自在。
但在旁观者喜宁看来,朱祁镇如今已无太多价值。
在这种情形下,喜宁自然也随之失去了利用价值。
再结合他对自身言行的了解,喜宁心想:“瓦剌一方既然轻视我,又惧怕我,一旦我失去价值,还能活得下去吗?
‘落得个砍头的结果还算幸运,最怕的是被千刀万剐,那才真是生不如死啊。’”
所以喜宁一进门就跪下,本想求个痛快的结果,却发现也先的表情不对劲,这才意识到自己多虑了。
也先眉头深锁,总觉得喜宁别有居心,但仍抛出了问题:
喜宁听闻也先在是否送朱祁镇回大明一事上犹豫不决,心中顿时一震。
如今那位陛下已稳固了皇位。
如果朱祁镇要回去,必定会带着他一同回去,到时候他们恐怕连城门都进不去,反而会被乱箭射成刺猬!
回去,是绝对不能回去的。
若是真的回去,肯定会在半路上丧命,不可能真正回到京城。
即便当今圣上仁慈,真的让他们回到京城,朱祁镇或许还能保命,但像他这样的底层太监,怎么可能活下去?
当今圣上并不愚钝,怎会容许复辟的可能性存在?
像他们这样效忠于的太监,肯定会被彻底清除,一个不留。
至于喜宁,在京城防守时表现出色又有何用?仅凭一己之力便能骗开紫荆关,致使数万将士阵亡,无数百姓也命丧黄泉。
随后的京城攻防战因此全面展开。
有了这份臭名昭著的名声,喜宁可以说是必死无疑!
“不能回去,绝对不能回去。”
“必须要想个办法说服也先。”
喜宁迅速转动脑筋,思索着如何进行游说。
反复权衡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怎样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意图隐藏在对方的想法之中。
每一句话都要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让他深信不疑。然后趁其不备,逐步操控对方。
这就是宦官常用的挑拨离间手段。
喜宁在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未必天下无敌,但也足以位列前十。
眼珠一转,嘴一张,心里早已盘算好了两套连环计策和三套备用方案。
“国师大人,这大明是回不得的。”
“如今陛下在大明那边已被定为。若是那位圣上表现不佳,或许还有机会翻身,但当今圣上依靠于谦,已渐渐巩固了皇位。”
“在这种情况下,再大摇大摆地返回大明,陛下恐怕很快就会死在路上。”
“到那时,既没了顾虑,又多了一层仇恨,大明恐怕会忍不住挥兵北伐。”
“国师大人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还能继续作战吗?如果不能,以草原寒冬的严酷,恐怕连逃跑都成问题。”
“否则一旦遇到鹅毛大雪,所有人都得冻死。”
喜宁抬头说话的同时观察也先的表情。
见也先脸色越来越阴沉,就知道自己说到关键之处了,击中了他的痛处。
不然以国师心思的深沉,怎会因自己寥寥数语就面露惊恐?
喜宁迅速思考,最终亮出底牌:“国师大人,微臣有一妙计,或许能让国师大人扭转局势。”
“在那南京,有六部,各部门官员齐全,形同一个小型朝廷班子。”
“其中有不少人是陛下的忠实支持者,若不是国师大军压境,他们必然会冒死上奏,请求迎回陛下,也就不会担心那个什么事儿了。”
“与其将陛下送回大明,不如将我们一同送往南京。到时候,借陛下正统之名,必定能够召集一支队伍,吸引更多人前来归附。”
“想必国师的压力也会因此减轻许多,大明陷入内乱,自然就无暇顾及对草原的征伐了。”
也先闻言心中微动,他未曾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选择。
提到这里,他的大军之所以陷入重围,不就是因为之前打算南下攻取整个大明吗?现在看来,这个策略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不太合适。如果当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