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杯子,他抓起工具就开始拆机,准备看看内部状况。`珊!叭·看\书/旺\ ^追~最\歆~蟑/結·
赵局长和围观的人一头雾水:那些专家早拆开查过了,没毛病啊?这会儿为什么又拆一遍?莫非里面真藏着他们之前漏掉的问题?
尽管满脑子问号,大家还是默默看着佘遵专心致志操作。
整整三个小时过去了,赵局长等人心焦不已。
终于,当赵局长打算张嘴问问还要多久时,佘遵抬起头,放下工具对着赵局长说道:
“问题出在滤片上。
你们有没有偷工减料?这个滤片完全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标准。
这直接导致海水处理不达标。
按照它的参数,最多能承受300吨水处理就得换滤片。
而且它根本没配备自动更换系统。
这就意味着后期维护很费劲。
虽然整个装置外观看起来没问题,实际上里面很多地方都被偷偷缩水过。
它虽然可以用,但从长远看维护成本反而更高。”
听完这一番话,赵局长瞬间火冒三丈,狠狠地盯着周围人。
这种国家重点项目竟然被搞出了偷工减料,明显背后涉及贪腐舞弊的情况。
“多谢你啊,佘总。.k!a~n`s\h`u+g,u?a?n′._c!o?m¨”赵局长咬牙切齿地感慨了一句。
听罢,佘遵摆摆手说道:“这种情况嘛……或许就是厂家故意缩减零件寿命,目的只是为了后续卖更多替换件,提高利润罢了。
这在市场上也不算啥新鲜事。”
“佘总,这件事不用你操心了,剩下的我们会彻查。”赵局长接话道。
听到这话的佘遵识趣地不再多言,略作沉默后向赵局长告辞,准备回去。
赵局长点点头表示理解,准了他的离开。
……
返回车上后,佘遵坐在后座一边思考着问题,越想越不明白如今这些电子设备质量咋就越变越差劲了。
对比以前的老产品差得太远,真是让人失望透顶。
想来想去他也只能将根源归结为市场机制与流通环境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就在他沉浸思索中,副驾驶上的潘正成忽然问他:
“佘总,听说津市那边有个剧组拍戏,你要不要过去瞅一眼?”
佘遵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不去不去,剧组有什么好看的?去了反倒添堵。”
“说不定还能看到些八卦新闻。”潘正成试图劝说。
可佘遵仍旧拒绝,“我没那个兴致,万一碰见些烂摊子事更烦。
直接开车回升华总部。秒璋洁晓税旺 勉费越犊”
潘正成一听就没再纠缠下去,安静回到了座位。
与此同时回到基地的赵局长下令暂时封存该批次实验设备……
车继续前行,车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外面呼呼刮过的风声,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诡异的平静。
封存事件刚处理完,赵局长马上在局内部召开了会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质检部门。
这些设备能最后装上去,显然得经过他们的审核通过。
很大程度上这事和质检科的负责人(也就是得得赵)关系密切,毕竟这么大的事,没他们点头不可能顺利推进。
另外还要追查那家负责滤片生产、整车装配的企业。
这种严重偷工减料的情况已经不只是一个公司的问题了,背后牵连的环节非常复杂。
……
与此同时,佘遵这边。
几个小时后,佘遵回到升华集团总部。
刚走进大楼就看见潘经理在他办公室门口等着。
“有什么事?”佘遵直接问道。
潘经理一见人回来了,立刻上前几步解释:“佘总,关于战地医疗车的设计没问题,但我们联系了不少医疗器械厂,人家都不肯接这种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