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整个乡里来算也不少,现在有一千多亩,后面还有不少可以继续开垦。
李龙现在割的是十五亩这块地,姜至瑜过来等了不到半个小时,李龙就把这块地收割完,然后准备转场。姜至瑜就把他拦了下来。和姜至瑜有一面之交,李龙也不好不给乡宣传干事的面子,正好也给拖拉机加水加油休息一下,便先停了下来。在这个时候,附近麦田里就有人过来打问收割机的收割价钱。“两块钱一亩,给钱也行,麦子下来用麦子顶也行。”李龙现在知道变通了,“要么一亩地两块钱,要么给十五公斤麦子,任选。”“不贵。”姜至瑜点点头,在小本本上记了一下。“能便宜点不”那人看了姜至瑜一眼,然后看向李龙,“我和你们村队长许成军是战友,一批兵过去的,看面子给个便宜价。”“不好意思,已经很便宜了。”李龙摆手,“这杨叔女婿是我铁哥们,我都没给便宜,所有人一个价,不讲。”那个人想想说道:“那行,我这里有三十亩地,啥时候能割”“后天。”李龙掏出个小本说道,“现在我们村的人也在排队,你看看如果能接受后天割呢,那我就记下,如果不能的话,那你自己割也行。”“后天……”那个人看了看自己家的地,才割了个地头,咬咬牙说道:“行,后天就后天,后天肯定能来吧”“能。”李龙笑着登记起来,“老哥,叫啥名你自己写还是我给你写地就是这里这块是吧既然要割,那得说一下,提前把地里的梗子给平了,不然拖拉机过不去,到时压着了麦子,浪费的是你们的。”“行,我知道了。我叫柴进宝。”那个人把自己的名字写了下来,然后过去招呼人平梗子了。他家这块地不少,就两个劳力,人工割的话后天也割不完,还不如等着。等这人离开后,姜至瑜才继续采访。“你怎么想着弄这个收割机的”姜至瑜打算从最开始问起,“这收割机是哪里产的这边没见过啊。”“是我设计的。”李龙也不掩饰,直接说道,“我把收割机的设计思路讲给石城拖拉机厂,那边没兴趣,然后我就另找了一个农机厂生产的。那厂子的厂长是懂技术的,听了我设计思路,觉得可行,就生产出来了。”“你竟然还能设计农具”姜至瑜感觉自己又挖掘出来一块新的新闻宝藏,“除了这个你还设计什么了吗”“有点播器,已经生产出来了,这个小点儿,应用范围不广,家用就行,大田普及不起来。”李龙形容了一下,姜至瑜立刻就明白了。毕竟她也是在农村呆过的,了解。姜至瑜立刻就抛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主要还是希望把李龙塑造成一个带头致富的年轻人,头脑灵活,接受新思想比较快,对机械化农业种植有想法。在聊天过程中知道李家还种了打瓜这种经济作物后,姜至瑜觉得自己是真的来对了。李龙还要收割,她便骑着自行车去了四小队。种植打瓜的事情她打算先不报道,要等到收获的时候才放。这时候种植经济作物还是件稀罕事。毕竟分田到家,包产到户,土地承包后,大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种粮食,因为以前粗粮吃的多,眼下谁不想让家里所有人都能吃到细粮呢种经济作物风险大,不敢保证有没有人收,而且还没有经验,敢种的人并不多。整个乡里李家都算头一份了。姜至瑜已经确定,这新闻到时放出去,上自治区日报应该是没问题的,州报板上钉钉的能上。毕竟现在上面都号召大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致富。农村想要致富光靠种粮食一时半会儿是不容易的。反倒是种经济作物,如果种对了,有合适的销路,富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姜至瑜原本想采访李龙,写一篇夏收机械化的短篇报道,现在看来需要好好的琢磨一下,多收集一些素材,以农民致富的主题思想来写了。李龙没管那么多,在这边又收了两个人的记录,然后去给杨家割另外一块地。五十亩割完,杨新平给李龙拿了一百块钱,李龙有些意外。杨新平对李龙说道:“大强是不是说他掏钱你给他说,苹苹嫁到他家,就是他家的人了。他照顾俺这边我们都知道,但这割麦钱用不着他掏,他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这一百块钱不是十张大团结。大团结只有三张,剩下的是五块两块一块的,最后还有一沓毛毛钱。也不知道攒了多久,李龙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了。事关男人尊严,这个不收不合适。至于陶大强怎么给老丈人家补贴,那就是其他事情了。李龙这边割完其实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他往队里开的时候,碰到了骑车回去的姜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