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斯堡警察部队的溃败对于布尔人来说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
4月13日,奥兰治自由邦北部残余的军力全部逃亡到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已经实质性地灭国。
好消息是,英国军队因为伤寒流行的原因,指挥官罗伯茨不得不下令原地休整。
这毕竟不是后世那个医疗科技相当发达的年代,哪怕是伤寒对于士兵们来说,随时也是有可能要命的。
英国军队的攻势因为伤寒而被迫终止,这反而让几乎崩溃的布尔人获得了喘口气的机会。
前线的英国军队能等,后方的英国政府反正是等不了了。时间还没过去一周,英国政府的又一批援军到达了南非。
这批援军的总数量大约6万人,也差不多是英国军队的最后一批援军。
有了这6万援军的加持,英国在前线战场的总军队规模已经超过35万人,是布尔人仅剩不到3万军队的10倍还要多。
经过了一番休整之后,英国军队重新动员了8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准备在5月初重新发动进攻。
经过休整的英国军队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很快就攻破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大片领土。
英国军队尝试向占领区的布尔人许诺宽厚的条件,比如允许他们在投降之后返回自己的农场,重新恢复原本的平静生活等等,用这些条件换取他们放弃抵抗,避免英国占领区的秩序遭到破坏。
确实有一些人选择向英国军队投降,但大部分布尔人仍然选择坚决抵抗。
没办法,英国军队在战争爆发这一年以来,对布尔人作出的残酷行为实在太多,大部分布尔人都无法抛弃和英国人之间的血海深仇。
既然无法让这些占领区的布尔人放弃抵抗,那英国政府也就不寄希望于他们身上,选择先吞并两个布尔人国家再说。
1896年5月20日,英国开普殖民地总督在布隆方丹宣布兼并奥兰治自由邦,奥兰治自由邦的土地将并入开普殖民地。
而在其后的第2天,英国军队加大了对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攻势,企图在当月就消灭这个仅剩的布尔人国家。
英国军队只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已经将前线推进到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南部不远处。
在这里,英国军队和布尔人军队展开了最后一场交锋。
最后不到2万名布尔人士兵坚守了三天的时间,最终因为严重的伤亡外加物资补给的不足而不得不投降。
在最终投降的时候,布尔人士兵中能够继续作战的人数已经不足5000人,这也证明了布尔人在这场战争中的顽强。
英国军队这边,为了打败残存的最后一支布尔人军队,英国军队付出的伤亡比布尔人还要多。
原本英国军队的总人数超过了35万,但在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战斗之后,可作战兵力已经不足30万人。
而在打败这最后一支布尔人军队之后,英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并且在几天后宣布了对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占领。
其实到这里,这场战争也就差不多结束了。但因为英国军队的残忍行为,大多数布尔人并不认同英国政府的统治。
这两个布尔人国家当中还有许多反抗英国统治的民团,只有完全消灭了这些反抗自己的军事力量,英国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吞并。
战争结束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欧洲,并且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讨论。
先不管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名声怎么样,这场引起欧洲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战争,各国都比较关注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投入以及军队的损失。
虽然英国方面不会对外公开比较详细的情报,但一些比较基础的数据还是很轻松就能够获得的。
再加上各国都有自己的情报组织,有一个大概的范围还是没问题的。
凭借着皇家安全情报局,卡洛顺利地获得了英国以及布尔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投入以及伤亡情况。
这场战争和历史上有着些许的不同,但大致上又是一样的。布尔人和英国的仇恨更深,英国的伤亡也比历史上更多。
但英国毕竟是占据极大优势的那一方,哪怕布尔人获得了欧洲各国的援助,也仍然无法改变这场战争胜利方只能是英国的事实。
首先是兵力投入方面。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兵力总计高达45万人,而布尔人投入的总兵力只有6万人,外加2万人的国际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