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的拉拢俄国的态度。
就这样,三皇同盟再一次成立了。
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在柏林和德国首相俾斯麦展开了一场亲切的会谈,并且重新签署了一份同盟协定。
这份同盟协定对上一份关于三国的同盟协定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总体上是让三国政府都比较满意的。
条约规定,缔结同盟条约的任何一个国家与第四国家作战时,其余两个缔约国家应当保持善意的中立,并且尽量使冲突局部化。
所谓的冲突局部化也很好理解,那就是避免爆发大规模的多国战争。
其实这也是法国发动突尼斯战争带给三国的经验教训。哪怕法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还是被意大利人占了不少的便宜。
意大利人能占便宜的真正原因正是来自西班牙人的支持,列强的干涉在战争中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冲突局部化,能够保证德俄奥三国在战争中不用担心其他列强的干涉。毕竟自己的盟友也不是假的,当战争被其他列强干涉的时候,自己的盟友同样也可以横插一脚,确保自己不会在和谈中被孤立。
第二条规定,就是任何有关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领土的变动,需经过所有缔约国的共同协议通过才被许可。
这一条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和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就只有巴尔干半岛,这里正好被俄国和奥匈帝国同时盯上。
既然要将三皇同盟维持下去,德国肯定不能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冲突中偏向奥匈帝国。
俄国政府将这一条加上,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控制了巴尔干半岛,阻止俄国南下的道路。
条约的第三大项也是最后一项,则规定了君士坦丁堡海峡不得被奥斯曼帝国交由任何交战国用作军事行动。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主要是俄国用来防止英国封锁自己的黑海舰队。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舰队都不会经过君士坦丁堡海峡,这一项的受益者也基本上只有俄国一方。
从条约的三大项就能够看出,为了让俄国继续待在三皇同盟,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利益的。
奥匈帝国保证自己不会在未经俄国许可的情况下继续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德国则保证俄国不会在和英国交战时被英国封锁君士坦丁堡海峡。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付出才换来了俄国的回报,那就是俄国会继续留在三皇同盟,法国和俄国的结盟只是不可能实现的猜想而已。
不知道英国和法国对三皇同盟条约的再次签署是怎么想,总之,三皇同盟继续维持下去对卡洛和西班牙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原因也很简单。三皇同盟主要针对的是法国,这也让法国绝对不敢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撕破脸。
三皇同盟条约签署之后,俄国肯定要暂缓和法国的走近。
如果法国再把西班牙和意大利得罪死,整个欧洲除了英国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法国的敌人。
别忘了,英国和法国的仇恨同样也不浅。这么做的局面就是法国被整个欧洲围殴,别说是目前的法国了,哪怕是拿破仑在世,也不可能带领法国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之下继续稳坐欧洲霸主的宝座。
既然法国不会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撕破脸,那就代表着西班牙可以继续深入对西非殖民地的开发,并且对于现有的西非殖民地进行扩张。
这几年也是西班牙开发西非殖民地的最好机会。要是按照历史的进程,等到几年后三皇同盟破裂,一旦法俄同盟组建,法国可就不会对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么客气了。
有了强大盟友的法国将不再惧怕和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西班牙也该认真考虑同时得罪两个超级大国的后果。
三皇同盟条约的签署只是这段时间发生的国际大事之一。另一个国际大事,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的新闻。
虽然美国在欧洲并没有受到太高的重视,但好歹也是列强之一,美国总统被刺杀也并不是什么小新闻。
更重要的是,几个月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刚刚被刺杀,美国总统加菲尔德再次被刺杀,也让欧洲各国的君主们开始担忧起了自己的安危。
随着武器的发展,刺杀统治者也变得越来越容易。目前各国的步枪已经全部演变成了后膛枪,这种步枪不仅射击威力更大,射击距离也更远。
只要用步枪打中躯干部位,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最终的结果就只有死亡。
那种运气特别好的人才能存活下来,但总体上也是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