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盛夏,蝉鸣如煮沸的铁锅,将暑气咕嘟咕嘟朝天地间泼。*3-y\e-w·u~./c_o-m¨
这么热的天,司爷爷竟把火炕烧得噼啪作响,只为迎接刚生产出院的老儿媳,和刚被生产出来的老孙女。
奶奶因着要伺候月子,她一手带大的三孙子司贯行,便被爸妈接回了城里。
说团聚可能不大合适,但这一家三口,的确是刚刚开启共同生活的亲子模式。
外公怕孩子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不适应,又见女儿女婿整日忙得脚不沾地,便自动接棒,照顾起小外孙来。
小孩儿每天幼儿园放学,老爷子准守在铁门外。
一开始骑自行车,后座绑个藤编的小座儿。
后经其他爷爷推荐,眼都不眨,就买了辆带棚儿的三轮摩托。
还在车屁股贴个「接娃专用」,以免总被路人招手叫停。
总之怕引起非议,哪怕刮风下雨,宁可花钱打面的(di),老爷子也从不坐单位配车出现在生活圈里。
爷孙俩每日下了学的黄昏时光都很丰富。
左右孩子在幼儿园已吃过晚饭,老爷子要么带小家伙去公园、去江边、去广场跑跑跳跳,要么回军工大院看练兵、听口号。
直说这么整娃才睡得香,睡得好,才能长得高。
除了玩儿,老爷子还会教小孩儿读书习字,给他讲历史故事,引导他静下心来下棋。
生活方面,则如同练娃娃兵一般,督促这小子吃饭不剩米饭粒,培训他自己洗澡,脏衣服不乱丢等等诸多好习惯。
隔辈亲隔辈亲,短短月余,老爷子就过足了含饴弄孙的瘾。
这样成天牵着外孙到处走,更是大大满足了虚荣心。
而美娟每天忙完回到家,还没等跨过门槛,就能听见儿子喊「妈妈」,嘴角真的是从进门一直扬到入睡。
就连跟怀民说话,尾音都拖着蜜。
这样的热闹劲儿,让怀民隐隐有种失而复得的庆幸。
每每他系着蓝布围裙在厨房忙活,铁锅搁上灶台的当口儿,恰好都能接住娘儿俩的笑闹声。
继而随着锅铲翻飞,融成一道道冒着热气的幸福暖意。
-
日子总算拧对了发条,美娟的情感寄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
为了当个高分妈妈,她经常向怀民讨教儿子爱吃的菜,就算一时半会学不会,总要心中有数。
一家三口回屯子看望老人时,她还守在灶台前,跟着婆婆琢磨-如何把鸡蛋羹蒸得像云朵一样嫩。
那头儿外公训练孩子自立,她个当妈的却伺候得事无巨细。
真的无意争宠,明明妈妈的陪伴更贴心,可爸爸因为烧菜好吃,又会叠各种款式的纸飞机,做小手枪、轮船火箭各式各样的小物件儿,轻而易举,便深受儿子追捧。
尤其在一家人一起去段里机车库参观游玩,小行得知爸爸会修火车后,更是觉得爸爸好厉害。
小孩儿摸着锃亮的东风4型机车头,童音稚嫩地宣布:
“我长大一定要比爸爸还厉害,我要修更大的火车!
不对,我要做火车!
做最漂亮的那种!”
听这意思是正式视爸爸为偶像了,美娟瞧着儿子穿海军服的小模样,弯下身逗他:“小行长大了不想跟姥爷一样、穿军装,开坦克?
谁知这小子咻地一扭头扑向爸爸,抱着爸爸大腿仰头道:
不打仗,坦克就要在博物馆里睡觉!
火车能天天跑!
还能开到爷爷奶奶家!
火车比坦克更重要!
对不对,爸爸?”
“哈哈!等你长大了就知道,火车坦克,飞机大炮,土地粮食,都非常重要。狐恋蚊血 首发”怀民拎起儿子扛上肩头,望向妻子,温柔含蓄:“等你长大就更知道,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才最最重要。”
-
日子就这样不疾不徐地往前撵着,有时候咂么起来,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