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说错了。你和别人商讨是能起到变化的。”
“对吧,讨论是有用的。”赵昌连连点头。
嬴政:“和你讨论结束,不赞同你的人会变成赞同你的人。”
老父亲的评价很犀利:“你那根本就不能叫做商讨出一个决定,分明是你在说服其他人接受你的决定。”
赵昌:……
可恶,无法反驳。
“但我只是想着,说不定能听到有用的建议。他们给不出更有效的建议,那我能怎么办?我总不能听那些不够好的观点吧。他们会被我说服,只能说明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建议不行啊。”
赵昌疯狂辩解,解释一通却不能起到作用:“……我不和您说话了。”
他低头继续读信。
翻过一页,又抬头,说:“他们想要进攻西瓯。”
赵昌对老父亲眼里的“不是说不和我说话了吗”视而不见。
“西瓯。”嬴政沉思。
“是的。”
更准确的说法是:项羽没打够,在嗷嗷叫。他强烈要求带着军队走另一路开辟新战场,猪突猛进、扩大战果。
李智拒绝。因为人不够多。负责进攻的人倒是够了,可是,攻下之后接管整治的人不够。
他在信中写道:“我劝他不要竭泽而渔,可以分批次地慢慢进攻越地,下次再来收服瓯骆。但他说,‘这一次打不爽快,下次又打不爽快,那还不如爽快一次。一次能解决的事,能打下来,为什么不打,还要再等第二次。人不够就多招些人。’而后与我生闷气,成天臭着脸守在门口。
“请您放心,他也知道限度,因此只是在生闷气罢了,闷着闷着,气就没了。我还会给他找点其他事做,让他忙起来。
“将这件事告知您,只是因为我也赞同他的一部分话语。如果当前可以拨出更多人员与物资,请您对此稍作考虑,我等待您的回复。”
赵昌放下信,问老爹:“您如何决断?”
嬴政心中的进攻欲望不够强烈,瓯骆地区的吸引力对他来说没那么大。那里山岭密布,比南越还艰苦。
他的思维被儿子带歪得厉害,现在脑子里想的不是扩大地图,而是攻下来后治理很麻烦,颇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
国内还有大片地区需要砸许多钱来搞建设,排队都排不过来。南越尚且有潜力优秀的平原待开发,瓯骆有什么当前必须的东西吗?
如果攻下来之后却不治理,这不就相当于白打了吗?
“有没有办法……不需要大军进攻就能让他们投降。”嬴政还是想要新地区,但他现在又不想过度付出。
“啊,您想勾引他们投降啊。”赵昌脑中随着问题浮现他想要的解法,“短期内很难实现,起码要等到对南越的建设看到初步成效。看到身旁的邻居过上更好的生活,才会生出……”
“太长了,吓吓他们。”嬴政率先想到的当然是威逼。
等南越的建设看到成效那得什么时候了,当然是尽早把名头拿到手。
“哦,这样的话,或许也可以试试?”赵昌强调了一下他眼中的重点,道,“但是我不想在瓯骆投入许多改造的人力,那只会让他们平白丧命。我认为目前还是应当优先发展中原、平原地区,等到我们有足够能力的支撑之后,再去大规模开发旁边的山岭。”
“嗯。”
“那就先试试?如果能成,就暂时将那一片搁置不动,或者让瓯骆的人员外流,一起优先建设南越。”
嬴政:“不急,你先不要回复。待会我好好思考一下。”
他现在手头有别的事要做,抽不出太多精力。
“好的。”
赵昌读完李智的信就变得安静下来,再读的东西没有值得他分享的,也没有需要讨论的内容。
除去正经的来信,里面还有一些拜帖。
赵昌看过一半,没有能让他生出好奇心的人。
他想:这些人递名帖的时候能不能多写几个字,加个附件,好歹也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只写一点莫名其妙的背景,又不够特殊,我见了能有什么用?我哪里有那么多空?
他看一封合一封,读过的内容全都准备拒绝。
他不会在临淄停留太久,平时更有一堆事情。
赵昌把看过的拜帖全都放到“拒绝”的那一摞,感觉自己的人生被浪费掉了好长时间。
直到终于从中见到一封能够引起他兴趣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