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笑完了就又开始吃,他知道自己状况不太对,但这次做好了心理准备,不会再出现意外。_看′书/屋, ,嶵/薪!璋`洁+更`鑫+快-
嬴政则在一旁说:“咸阳这边做锅还是麻烦,能用上的高炉太少,接下来就别在河东建了,先把内史里改建,矿源可以从陇南运来。”
“您说得对。”赵昌边吃边无脑附和。
嬴政噼里啪啦地算账:“还有,三川那边要多腾出来些铁,用来做锅,第一批给边军送去,接下来还要留给南越前线尝试……”
“您说得对。”
“各郡县内的官仓之后也该有存储。”嬴政讲他最爱的效率提升方面,“将官仓的锅做得大一些,用它来熬粥饭,不管是赈灾还是酬工,肯定能熬得又快又好……”
“您说得对。”
嬴政眼神盯过去:“……你会不会说别的话。”
真放肆,忍了你好几次了,就不知道多讲两个字吗?
同一种感慨方式,连换都不换的?
“您说得太对了,果然是英明的陛下,思虑就是周全。”赵昌更改自动回复的内容,不好意思地说,“我有点饿,脑子里头只有吃的,刚才的话就敷衍了些,实在抱歉,请原谅我吧。”
嬴政勉强算他通过,宽宏大量道:“多吃点。”
“好的~”
看见儿子又开始尝菜,老父亲则继续絮絮叨叨,说:“等军中、官仓扩展得差不多了,将来有爵的人可以凭爵位购买一口锅自用,以上造为限吧。民户暂时不卖,只租……不过,咸阳……”
“嗯?”赵昌口中还有食物,就没开口说话,而是闷出一声疑问。
“供应铁锅主要先靠三川,至于咸阳自造的这些,就留在关中,先让关中的民户可以租用吧。”
嬴政对秦国本土还是愿意给一点区别对待的。
赵昌道:“看来咸阳过不久就又有新的东西要流行了。”
咸阳生产的铁锅不拿去供给前线,留着本地自用,那么新的烹饪方式应该很快就能在首都扩散。
“又?最近流行了些什么?我怎么不知道?”嬴政不是热情的吃瓜群众,但是咸阳的近期大趋势他会掌握在手里。
这是他应该做到的基础。如果有点奇怪的风声苗头,也要及时察觉,做出反应。
“您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赵昌指了指老爹的腰,示意,“这就是最近流行的事物之一啊。”
嬴政腰上除了偶尔用的印章、精简过的组玉佩、剑等物,现在又多出一个小锦囊。
自然是那个曾经装过贝壳的锦囊。它上面绣着云气与鸟纹,流畅卷曲的云纹托举着简单雅致的抽象化玄鸟图案。*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嬴政在咸阳的带货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尊敬的陛下腰上突然多常驻了一个小配件,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有粉丝想要模仿。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在腰上悬挂什么。
比如,士卒或者时常使用武器的人会在腰间挂一小块磨石,用来随时打磨刀剑的刃口;弩兵有可能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弩机配件;官吏会将印章放在印囊中,配套悬挂绶带;
还有存放钱币与贵重物品的钱袋;放置针线的针筒;以及装有香料的香囊、荷包……
他们没有相同材质纹样的周边,但是家中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香囊,用来换着佩戴。
平时不喜欢戴香囊的人,这回也掏出来挂在腰上了。
唯一让他们困扰的是,他们不确定陛下这戴的是不是香囊,如果不是,里面又放了什么?为什么要挂在腰间?
“里面一定是贝壳。”王贲没有憋住,信誓旦旦地对自家老爷子分享。
这话他不能向外面去说,但好在家里有个能谈论的陛下心腹。
“你怎么知道?”王翦不信。
“我陪在陛下身边亲眼看到的。他当时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不动。我还以为周围是有意外发生,正要警戒,谁知道就见到陛下蹲下来,在地上捡贝壳。”
王贲道:“这之后陛下就让我去取一小囊袋,将贝壳清洗好放进其中。我前些天觐见时无意看了一眼,他现在佩戴的绝对就是我取的那个,纹饰都一样。里面一定放着贝壳。”
“这你就错了。”王翦说出正确答案,“我昨天问过,陛下说里面什么都没有。”
他还不至于拿这种小事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