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吗?”
在他眼里,刘邦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坐在这里苦思冥想。~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想必要写的内容真的很难。
“是有一些难吧。”刘邦确实在发愁,他不吝啬于展现自己的弱点与短处,叹道,“我从前没关注过什么秦国的缺陷,一时让我提出有效的批判,我无法立刻写出满意的结果。真是难办啊。”
他现在脑袋特别疼,感觉自己在折磨自己。
秦国纷繁的政策覆盖各个领域。硬要随便找两点挑刺,他可以做到,很快就能水完一篇奏疏。
甚至能连水十篇都不带重样的。
但这是在敷衍,是在拉低自己的格调,是在自暴自弃。
要从各项措施中挑出关键点,而不是瞎写。
这样一来工程量就变得特别浩大。
要事先筛选、分析、权衡。
刘邦筛得头疼,差点都要摔笔了。他真想喊一句:有什么好写的,差不多得了,凑合着过吧。
大体安稳就行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整体发展,有点缺陷我也没必要去提啊。就让它自生自灭吧。
我他妈到底为什么要答应帮项籍写这玩意?我还不如和他绝交算了!
刘邦内心暴躁地想着一些气话。
不行!写完我要让他站着不动,让我打一顿!
“项籍也要写这样的上奏吗?”韩信最后问一句。
刘邦皮笑肉不笑,露出了心中的真实不爽:“是啊。”
他心里正在痛殴小项,对着项籍邦邦邦地拳打脚踢。
韩信没关注到他笑容的不对劲,听到回答就沉思。
悟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怪不得放在谏官的位置上,是为了深度培养他们吧。
这是太子的看重吧。
这托付了多么大的一个课题。分明是在跨领域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韩信顿悟得越发透彻。虽然老刘小项地位的获得以军功为主,但是太子明显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更多长处,看到了他们的更多可能性。
所以想要把他们变成文武双全的得力干将。
所以太子没让他们做武将,而是开始养成他们架构国家的思维,以政策的缺陷着手,让他们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来学会考虑秦国的方方面面。
只做将军是做不长的,太子这是希望他们能够集将、相的才能于一身,这是真正的考虑长远的看重与爱护啊。
原来如此!我都懂了!
韩信对自己的结论相当信服。在他眼里这才是合情合理的解释。
想到朋友被这么青睐,心里还有点酸酸的。
他想:我也要加倍努力才行,我不能输给他。我也要获得这样的看重,不,我要获得比他更多的看重。
卷!
“……唉。”刘邦没看出眼前的小面瘫心里已经拐了十八个弯,叹气。
他就是觉得想象自己痛殴小项挺耗费精力的,有点累了。
刘邦认为现在应该放松片刻,吃瓜快乐一下。
“信啊,你在咸阳这段时间是否听过一些有趣的事?”
韩信点头,道:“我知道的不多。你想听什么?”
“和太子有关的?”刘邦给出一个范围。
这恰好问到韩信擅长的地方,他说:“哦,那我基本都知道,太多了,讲不完。不如你接着问更细致的方向吧。”
刘邦:。
为什么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很可怕的话。你是变态吗。
算了,正常。
刘邦习惯了。
他就当没发现问题,思索,说:“小公孙是到了学习的时候了吗?”
“是的。”韩信没想到他问的是那位小康康。
“那他有伴读吗?前些天我去赴宴的时候,听太子夫人说似乎小公孙在教导一位叫金的伴读?什么伴读还要让公孙亲自上课教他补习,居然这么要好吗?”
刘邦好奇这个“金”是谁家的孩子,难道是蒙家的?
韩信知道这件事,直接回答重点:“是狗。”
“哦,原来是狗。”刘邦脸上还带着刚才的探究表情,自然地点头复述,刚一说完,僵住。
啊,狗。
狗。是狗……没什么大不了的。
……
……
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