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点。
譬如,望姬她娘家,治粟内史这个大钱袋子肩挑农与商,这行业肯定不能放轻。这是国家之本。
实在不行,牵扯到种地有关的利益,农官们还可以去和同为农业大家庭一份子的将闾拉关系,让三公子拐着弯去找太子说好话。
在工匠与研发方面,有织妫当通天顶梁柱,待遇也不能少。而且这也是国家之本,工具是提高效率的利器,必须给保障。
军事、农业、交通、工程、民生、经济、文化……
国家之本、国家之本、国家之本,数了一圈,全都是国家之本。
得亏李斯这群搞法律的架构师暂时不争不抢,也没想过扩建翻修监狱什么的。
不然说不定连遥远东方的李智都会被李斯薅起来,让他向太子写信,多卖点惨,给自家拉赞助。
算来算去,能省的经费就只能从文化产业上挪,刚要抠出一点点……
扶苏火速前来,赶到现场。
他当然不是来直接要钱的,他先来画饼。
扶苏自从上回怼过一次淳于越后,就和博士们有了联系,没事去怼怼他们,感情逐渐升温。
莫名其妙的,他们就被长公子薅走,开始友情加班。
“昌,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简易字。”扶苏把成果之一拿出来。
“简易字?又改了什么吗?”赵昌没想到大哥在背地里憋大招,接过来看。
扶苏摇头:“不是的。”
他在弟弟翻阅的时候解释道:“学令当时改进过并汇总了字典,但是在学字认字方面,原本的要求还是太高了。这些是我们选取的生活中更常用、更易学的基础字,可以用来让更多人了解……”
当初赵高弄了两版字典,一版是正常形态,一版是夹杂所有生僻字的完全形态。
换算一下,就是大号和超大号。但没有小号、中号。
扶苏这是在大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理出一版针对基层文盲、初学者的小号。
整理的标准不止是常用、简易,他还在其中掺杂了点政治任务,比如,开篇第一个字其实是“秦”。
可能当老师的输出能力就是高,扶苏讲个不停:“会说话却不识字,会识字也不一定需要写字,对于乡里的黔首而言,让他们学会阅读大部分诏令制书,这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基层的运转不只是掌握在官吏手里,也掌握在地头蛇手里。
其中包括对政策的解释权、执行权……这些年每次搞推广的时候,咸阳都会尽量放出去更多传播内容的学子,以免有心人蒙蔽,让上下沟通失效,造成歪曲、误解。
如果能让百姓自己读懂传达的政策,或许可以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扶苏这饼刚开始画,赵昌就要被噎住了。
这得在里面投入多少钱?
就算是细水长流,也是钱包持续大失血。
“这太难了……”赵昌知道这有益处,可是真的没有那么多余额啊。
“我明白这很难。”扶苏认真地说,“所以不需要让他们会写,只要会读就够了,也不需要让他们读懂全部的字,只需要读一些更常用的就够了。”
我这不是在努力减少困难了吗?
而赵昌的反应是欲言又止。
这事的难度就不在“只要会读就够了”上面,是在背后的执行落实上。
到底要派多少人深入到乡里做这些工作?人手从哪来?他们的安全保障在哪里?不用提供食宿吗?基础的教具又需要多少?
这东西还不是短暂的支出,是长期的看不到回报的支出。
除此之外,要不要建一个教学的地方?有多少人会来学?教的时候怎么能保证不出打架斗殴的意外?让谁来管理?百姓平常很忙碌,他们能挤出多少时间学习?
问题一堆又一堆。
长久的沉默让扶苏叹息,暂且放下了其他的讲述,转而说:
“春天不播种种子,秋天就无法收获果实。脆弱的树苗是不够有用的,但是它长成之后,就能够为人们提供阴凉与依靠。中间的等待、培育与呵护,是我们必须忍受的过程啊。”
扶苏沉痛地看着他,表情隐忍,像是家里最懂事的孩子在努力咽下委屈,最后实在难以控制悲伤,不小心露出一点点伤心来。
——真的不可以给我们教育界多分点预算吗?真的真的不可以吗?真的真的真的不可以吗?
他的演技也已经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