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真有援军无所谓,只要我做出我有底气的样子,只要对方也逐渐相信我真的有底气,他们就必须做出防范。
“他们一旦分兵,我就率领剩余三千精卒携火把,引燃隘口的木制工事,向北强攻关隘突围。”韩信说。
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往南撤,直面那一大堆追兵实在太伤害他的幼小心灵了。
他想尽力把关卡的守军骗出来,再回头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让人措手不及。
小韩当前的种种想法都是围绕这一目标来制定的。
对山崖进行骚扰,尽量清空他们的器械,骗敌一次;不信也没关系,让他们相信我是为了向南突破,才会采取骚扰山崖的障眼法,再骗敌一次;还是有疑虑也没关系,让他们知道我是因为有救援才选择这个方法,又骗敌一次。
让对手误判的层层疑计,让对手以为已经看透自己的计策,一环扣一环地让对方落入自己的陷阱。
接连出手骗人,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们分出关隘的守力,不管从哪一环开始入网,目标都没有改变。
一整套战术的核心为:乱、诈、反。
“太险了。”项籍没觉得自己想冲锋有什么险的,反而觉得这一套是踩着刀尖上走。虽然险,但……也很有灵性。这话项籍没夸出口。
韩信说:“我本来就在险境,当然要险中求险。”
前后左右堵成那样,哪里有稳妥的方法能逃出去?投降吗?
“只要敌军严守关隘不出,这就……”项籍沉思。
只要敌军严守关隘不出,就达不成目的了。即便韩信带着几千兵向南打出去,也会迎面撞上后面赶来的三万追兵,当场凉凉。
项籍本能地想杠一下,但扪心自问,被这些招数一坑,能忍住不上套的有几个。代入一下守军,他自己可能也会被骗到。
“只要敌军严守关隘不出,这就是放弃他那一方的三万追兵,让追兵被我们围剿歼灭。因为我有‘援军’。而他也很难放弃。”韩信给出了他认为对方会出兵的理由,道。
题干中的坑人条件:“追兵”,硬生生被他扭成了反坑对手一把的利器。
靠着一则来不及求证的传言。
只要你信我有援军,只要你眼睁睁看着我向南猛攻即将和援军会和,只要你知道你们的三万战友正要被我与援军包围,你能坐得住吗?
你要赌吗?赌这些全都是假的,坚决按兵不动;还是分出兵力,去帮助自己的战友。
就看谁更敢放手一搏了。
“厉害!还有别的突围方法吗?”李智双眼放光。
他就是喜欢这种充满艺术感的博弈,把握对手状况,针对性制定措施。
夜间突袭、声东击西、火攻扰敌、集中兵力突破弱点、利用心理战使敌军混乱……
这让李智想起了自己当初在寿春背后到处挑事的日日夜夜。
爱了爱了,我好喜欢他啊。
某人虽然没明说,但无疑是这种意思。让小项不太开心。
他和韩信是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作战风格。乍一看有类似的地方,但会采取的战术从核心出发就截然不同。
像这样绕来绕去,又是故布疑兵,又是散播谣言,又是猜测对手状态的做法,项籍就不会用。
如果硬是要考虑,或许他能给出差不多的计策,但是平时他根本不会往这方面去想。
可恶。项籍咬咬牙。你夸他,不就是觉得我不够好吗?嘁。
“怎么没有?”项籍出声杠杠。
韩信:。
等一等,我还没有想好第二种解……哦,是你要说,是吧?
小韩也期待起来,洗耳恭听。
项籍当然不会说自己原本的“打打打杀杀杀一力破万法”,他清楚这“简单”的方法只有自己能用,不够有替代性。
但他现在脑中都是韩信的一堆计策,一时间抛不掉。他不耐扫视地图两眼,用纯粹的地形来努力替换掉脑中的杂念,思考,道:“集中兵力,攻上东侧山崖,引水制造泥泞,水源丰盛的时候可以淹下隘口。”
韩信记得这条水,但他没用上,问:“有对手阻挡,你要如何保证争取出足够的时间挖掘水道?”
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不然他设置地形的时候也没必要在山侧画一条溪流。可是开挖的人少了就挖不通,开挖的人多了,参与作战的人就少了,又会挡不住攻势。
项籍回答道:“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