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姬本来还想收起笑容,早些停下,但是看着那无语的表情,她竟然不禁笑得更开心了些。
“还笑,问题很严重啊。”
“是的。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望姬一本正经点头回应。
赵昌把那个愚蠢的小孩放下,决定:“假装没听到吧。”
只要我没听见,就什么事都没发生。
离开怀抱,重新平躺,康没有嗷嗷叫唤非要抱起来,只是扑腾两下手脚,先翻身变成趴伏,又弯着腿,像是要爬,胳膊努力把自己撑起来,腿一点一点地挪,成功坐住。
坐好后他呆呆安静了一会,最后被自己晃动的脚丫吸引视线,垂涎三尺地盯着它。
旁边两个旁观的大人在很严肃地探讨:康这到底像谁?
“说实话,我觉得这性格不怎么像我。我小时候应该很喜爱被抱着,也很亲人。”赵昌认真分析,他说的当然不是这辈子,而是上辈子。
有些东西需要成长后才能发现,但有些性格的核心本质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察觉。
这个小孩不贴人啊。被抱起来时会啊啊地开心,但被放下时又不求抱抱,开始傻乐着自己玩。
望姬知道这是在讨论,不会因“不像我”联想到乱七八糟的角度,也认真分析:“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我幼时……较为充满活力。”
她想:康的安静,这一点也不像我。我母亲说,我小时候声音可大了,想要的东西也很多,经常会哭来哭去折磨人。
“活力?”赵昌想了想,拿出一个因为性格安静而带来的优点,“其实康康还挺执着的。”
具体体现在——他当即伸手把小崽子放平。康看起来想趁机吃他的手,还没来得及抓住一根手指往嘴里塞,那手就收回去了。
康被动平躺几息,再次蛄蛹着爬着坐起来。
再被放平,再蛄蛹坐起,再被放平,再蛄蛹坐起……
“看,很执着吧。”赵昌玩得不亦乐乎。康小小年纪就很有顽固的犟种风范。
望姬点头:“是的。”
她旁观小宝宝的表情,想从中分析,究竟要到第几次他才会变得逐渐失去耐性。
“但他对外面的反应很少,看上去就像有些迟钝的样子。”赵昌又双叒叕把好不容易坐直的小崽放平,“有好就有坏。”
性格这种东西总是伴随着相对应的负面影响。
对人敏锐,就可能会因得不到正确的回馈而陷入内耗;做事坚持,就可能会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但不管什么样的性格,都有它的好处。他要做的是看明白培养的方向,给出正确的引导。教会如何将坏处变得更可控,再放大其中的益处,让人在成长中不断蜕变。
赵昌在心中考虑培养方案。
康再次被动躺平,他可能有点累,也可能是在脑中思索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多躺了一会,才挪来挪去再爬起来。
好在他没有幼儿园文凭,也不会流利地说话,不然大概要出声严厉谴责自家爹。
“他为什么非要坐起来呢?”望姬试图探究婴幼儿心理。
“可能是因为坐直后可以看到更多。”赵昌总算停下为小孩制造障碍的做法,“躺下只能看到上面,坐直就可以看到我们了,是吧,康康?”
他伸手擦去小崽嘴角的口水,动作放轻了一点,省得把那细皮嫩肉刮得不舒服。
康似乎是因为得到不一样的互动,抬头兴奋地向他们“啊”了两声,一时间头抬得太过,失衡往后仰倒,手脚还没反应过来,又“叭”地躺在毯上。
“这回可不能怪我。”赵昌乐了。
康一声不吭。
他没懂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又一次倒了。
难道……这就是和命运抗争的感觉吗?
康康再次翻身,小胳膊小腿笨拙又娴熟地用力,想要坐起来。
他心中没有无聊的概念,但比起仰躺的固定视野,他更喜欢坐直环视四周,看更多更新奇的东西。
两个大人没有出手帮助他,而是在一旁再次讨论起来。
赵昌说:“其实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挺像我的,也很像你。”
某种意义上,都是犟种铁头娃。
望姬不得不点头赞同。
“啊,其实也有点像我父亲。”赵昌感觉大家都挺倔的。
他在心里认真剖析老父亲的表面性格与内在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