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秦王,一路没说过几句话,就算开口也只是简单的字词,全靠刘邦自己语言输出。如果把这个沉闷的说话搭子换成秦太子,那他们俩大概能一唱一和地侃到天荒地老。
“体贴?”李智疑惑他为什么会在现在提起这个印象。
“唉……”提到这话题,刘邦深沉地叹气,“我总觉得是我在多想,可我分不清……令尹还记得吗?我最初曾向他感慨过一句,秦王是否与他同样宽和。那时我在好奇秦王是否会与他相似……”
“哦,是籍说要去齐的时候……”李智记得。
私下谈论君主,这类事不好,也被公子一句话揭过了。
“现在我就见到了秦王。”刘邦不愿意多想,但他心里有点点感动,“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更有说服力。”
我好奇过一次,他就记了下来,想办法让我见到了那人更真实的一面。这还不叫体贴吗?如果这不叫体贴,世界上就没有体贴了!
李智便不再隐瞒:“他是有意的。”
刘邦虽然心里有猜测,但猜测被肯定还是让他十分惊讶:“什么?居然是真的?”
“我原本也不能确定。直到我最近听说秦王不在宫中。”李智道出自己接到的要求,“而公子,前几天曾传话告诉我,可以让你多做休息,当作启程前的末尾假期。不然你没有那么多空闲外出。”
要做的准备多了去了,光是资料就要背很多。如果闲不下来,不能出去,你也别想在路上偶遇谁。
刘邦沉默不言,好一会,才娴熟地露出笑容调侃道:“倘若秦王一直在外,那岂不是说,太子在宫中做事?”
“是的。”李智点头。
“……啊?真的假的……真的啊?全都交给他做?”刘邦一时惊得抛却了先前的心绪,大为震撼,“秦国宗室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啊?”
“有吗?这不是很正常吗?”
“哪里正常了!”
“有公子在,会发生什么事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理解的。”李智振振有词。
刘邦之前会反驳,现在却不得不想要承认这一点:“……你说得有道理。如果能让秦王安心至此……确实可以理解。”
我才跟他相处多久啊,就忍不住开始喜欢他。秦王和他待了那么多年,居然没变成令尹这副模样,这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
太强了!这坚定的意志,不愧是秦国的大王。
刘邦点了。
李智却有些疑惑:“我以为你早就清楚他的地位,但为什么现在还在惊讶?”
“我清楚他的地位,和秦王放手让他处理国事,这,这能一样吗?”
“怎么不能一样了?太子不就是做这个的么?再者,他要将籍塞到前线军队中时,你怎么就那么平静呢?”
他都能插手军队了,这你都不惊讶?要不是当时被你这态度误解,我哪里知道你对公子的认知还停在如此浅薄的阶段。
刘邦被这么一说,也反应过来。
对啊,我为什么不惊讶啊!
“籍……太有才华了,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他想了想,说。
都怪那小子太有天赋,让我被天赋蒙蔽了双眼。如果不倾力培养,反而会觉得奇怪。
“这件事,他知道了吗?”刘邦突然有点替秦太子忧心,提醒。
手伸得太长,容易出事的。
李智清楚,那个“他”指的是秦王,答:“他当然知道啦。”
那时,秦王被儿子告知想往前线放一个人,初始反应是:?
紧接着听说原因,听到那个人的年龄和战绩,反应变成了:??
而后赵昌道:“十岁有什么的?您想想我十岁时在做什么,还有您年幼时心中对人的想法,像普通孩子吗……”
咱不要把年龄限制放在项羽身上。不说这辈子的离谱经历,就算是我上辈子在那么大时,也经常能把别人忽悠歪。感知他人的情绪与弱点,既是后天经历的塑造,也是先天伴随的敏锐。
于是秦王释然了,并逐渐认为这事很正常。
刘邦听到令尹的回答,放下心:“那就好,也不知道籍怎么样了……”
……
项籍和匡山大眼瞪小眼。
“你不知道要接的是我?”项籍终于问。
匡山沉默,摇头:“我知道。”
卧槽!不是说送来的是个小儿吗?我都问了一圈有近龄子嗣的同僚,还做好了带孩子的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