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圣德!”
李春芳等人终于听到朱载坖松口,愿意接受嘉靖皇帝禅让的消息后,一个个激动又朝着朱载坖深深一拜。3*1看÷¤$书(屋@小|说:?网|°! ?追(?}最?新ˉ章2+节·&×朱载坖看着乌压压又拜成一片的文武百官,心里也不由升起了一股豪情。之前的时候,他也被百官这般跪拜过,但是那种感觉和现在的所受到的感觉,好像真的是一样的。现在的这种感觉似乎就像是一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喜悦豪迈之感,像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朱载坖深吸一口气,起身道:“诸位免礼,孤先去陛下处受旨谢恩,诸位也各回衙门,处理各自的政务吧。”李春芳起身拜道:“臣等遵旨!”接着朱载坖就在百官的注视和目送之下,离开了文华殿,朝着西苑的方向而去。这个时候,本来要散的百官们,又激动的凑在了一起,叽叽喳喳的议论着。礼部尚书高仪最先冒头,他凑在李春芳和高拱等内阁成员的跟前,激动道:“诸位阁老,接下来咱们也得早做准备,为殿下商议新的年号,以及登基大典的细节了。”李春芳和高拱等人听到高仪的声音,也不由露出了喜上眉梢的神情。尤其是高拱更是有了一种扬眉吐气,拨云见日的轻松之感。似乎都觉得李春芳都要在他身前矮上一截。高拱道:“高尚书此言有理,现在确实该议这些事情了。”接着高拱又站在李春芳前面一步,对着其他人说道:“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都可以送到内阁,我们大家一起商议。”这一刻高拱好像就是内阁首辅,他主动的就将自己带入到了内阁话事人的角色上,似乎都没在乎李春芳的脸面。李春芳在见到高拱居然在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套,脸上的笑容瞬间也凝固住了。早就知道高拱会如此,但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其他内阁成员和就近的百官,在看到这一幕,一个个也不由升起了新的小心思。他们也忍不住的在想,是更年轻的李春芳会在新朝笑最后,还是这位夙来都备受太子倚重的潜邸旧臣能在新朝笑到最后一时间,这个问题也盘旋在了众人的心间,他们也在这一刻发现了新的政治站队机遇。虽说站错队的后果很严重,但是如果站对了,那回报也是极为丰厚的。而且做官都做到他们这个份上了,除了是给皇帝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而皇帝觉得你行或你可能行,那么这种人自然是不需要站队,就可以获得机会,继续朝着更高的舞台前进。?m·a!l,i′x\s~w!.?c?o~m?可是大多数官员,即便是做到了六部九卿这样的高位,可只要他们没能在皇帝心里留下特殊的印象,也没让皇帝觉得他们有过人的才能。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再有机会进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进步,想要继续保持权力,保持相应的影响力,他们就必须站队。只有站队,他们才能受到某一派核心的重视,从而获得相应的机会与权力。因此当现在高拱主动站出和李春芳一较高下的时候,这对绝大多数不能在朱载坖心中留下重要印象的百官而言,那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进步机会。他们必须思考好自己出了这个门之后,到底跟着谁一条道走到黑!否则机会就会稍纵即逝,到时候再去厚脸皮去站队,就要付出比往常更多的代价和底线,才有可能得到新的机会。所以政治上的站队,对于这些有心进步,有心做事的官员而言,那就是机遇!哪怕明知道站错队后的风险也会很大,他们也愿意赌上一赌。毕竟这可是表面赢面五五开的赌局,而且即便是赌输了,只要自己在有限的机会里刷出了存在感,刷出了过人的政绩和能力,也未尝就会真的输!所以在最后李春芳和高拱离开文华殿的时候,这些想要进步的官员们就隐隐的分出了两个阵营,一个跟在了李春芳这边,一个跟在了高拱这边。当然还有一些犹豫的中间派,他们就显得彷徨不少,不知道该跟着哪边好。同时还有一些不需要站队的,比如赵贞吉,胡宗宪,郭朴等本来就是内阁成员的大臣。他们这些人就不需要站队,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而已。若是以后高拱和李春芳之间的斗争日益白热化,他们肯定也是不能置身事外的。毕竟都在一个屋檐下,难保没有被人架着表达态度和意愿。到时候,不管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意愿,肯定也都是会得罪人的。若想不得罪人,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告老还乡,从此不问政事。